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首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吹管乐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4-12-05 09:26:2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唢呐与笙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如何更好地胜任各类专业院团的业务要求,打通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壁垒,更好地推动唢呐与笙专业的全面发展,成为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2024年11月29至30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吹管乐(唢呐、笙)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于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民族管弦乐团的指挥家与负责人、当代优秀青年作曲家以及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院团资深唢呐、笙演奏家们。专家齐聚上音,对标文化“两创”方针及“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向,通过精彩纷呈的讲座、工作坊、研讨会与音乐会,深入交流互鉴,探讨唢呐与笙在新时代中如何通过创新发展使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开幕式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创新团队”带头人刘英教授,民乐系主任刘灏教授分别致辞。中央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牛建党、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笙专业教师王洋、上海民族乐团指挥姚申申、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苏潇作为嘉宾代表发言。本次活动的艺术策划钟之岳副教授、刘雯雯老师共同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共举办了六场专题讲座、六场名家工作坊、两场音乐会以及一场研讨会,密集而丰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加明晰了未来唢呐、笙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

12位专家经验倾情分享 干货满满

无锡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孙鹏通过《不同视角下(作曲、指挥、演奏)对于笙(群)音色的理解》主题,基于自身演奏、作曲、指挥的经验,通过多元的视角对笙(群)音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上海音乐学院苏潇副教授以《作曲家视角中的中国民族管乐创作语言》为题,通过自己创作的笙协奏曲《天启》以及民族吹打乐重奏《火映红星》为例,分享了自己在笙、唢呐方面的创作经验。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杭州爱乐乐团副团长罗麦朔在讲座《当代民族音乐创作解析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