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夏天,全球多地刷新了历史最高温度的记录,巴黎(巴黎 - 蒙苏里站)40.4℃的历史纪录提高为42.6℃,在比利时和荷兰,人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观察到温度高于40℃,南北两极冰川加速融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更频繁发生,已经促使人类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仅在长期,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迫在眉睫。
关于气候风险,2015年达成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公约《巴黎协定》的第八条清楚描述了降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以及应用风险保险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20年前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将近7亿人口脱离贫困,并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不返贫是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然而气候风险导致的自然灾害未来有可能导致走向富裕的农村家庭重新返贫。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每年全球有2600万人由于自然灾害,成为贫困人口。自然灾害导致了每年平均300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对经济影响达到5200亿美元。政策制定和法制化被认为是应对中长期气候风险的重要手段。气候变化是未来半个世纪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对中国和全球社会经济将造成巨大潜在损失。未来的气候变化影响可能进一步增加受灾体面对多种风险的暴露度,灾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研究不同温升情景下的气候风险水平,是推动气候风险管理的基础。气候风险也是导致贫困或返回贫困的重要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观察迹象显示,气候变化使现有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市场化手段或许能够协助管理气候风险,北京科翼诺公司总经理符晓东认为发展社会和商业保险是转移气候风险的潜在方式。世界银行早在2007年气候有关灾害保险的尝试加勒比海地区巨债风险保险,通过多边机制建立保险资金池。这是该区域内首个通过传统保险和资本市场支持的灾害保险工具。具体的操作是通过一个巨灾基金,对加勒比海国家政府进行灾后支持,降低飓风和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财务损失。项目自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36次支付,共支付了1.3亿美元。这种模式值得中国借鉴,为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脆弱地区建立保险机制。
符总认为中国需要发展气候风险保险(简称“气候保险”),气候保险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传统的保险产品外,结合金融市场开发创新的气候风险保险工具或以金融手段对冲风险的产品,有利于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中长期部署。同时,需要将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逐步纳入国家扶贫战略,以气候贫困领域科学研究与监测体系为支撑,应用气候保险、政府转移支付等金融、政策工具,结合精准扶贫,重点扶持气候变化脆弱性高、贫困集中的地区。
应对气候风险,防止气候返贫,宜及早采取行动。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