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是民生部门,人社工作事关群众百姓切身利益。日前,苏州吴江区人社局局长张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江区人社系统将清晰认识由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形势新变化、环境新挑战,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把稳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和优先目标,一体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劳动关系、行风建设,念好争、抢、闯、快、拼“五字诀”,做好加、减、乘、除“四文章”,全力推动该区人社事业发展稳中求进、奋力攀高。
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做加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端稳了饭碗,日子才安定、踏实、有奔头;稳住了就业,发展才从容、坚定、有底气。”张燕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疫情开始至今,吴江区人社局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吴江人社业务这样办》《春节假期和延迟企业复工期间有关问题解读》《对吴江区政府出台的“惠”企十八条之“缓缴社会保险费”相关内容的说明》《关于受疫情影响企业放宽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有关事项》等多个重要通知通告。“当前,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大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减负、稳岗、扩就业的多措并举,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2月至今,吴江已经为全区30000多家企业减免社保超6亿元,到6月预计将减免10.5亿元,已经为1.6万家企业兑现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700余万元,还将列支2000万元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用于企业开展防疫项目培训。疫情期间,吴江区人社局急企业之所急,通过摸底调查,进行协调沟通,实行定点包车等方式,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就业专列运输服务,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的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打通务工返岗的“最后一公里”。
提质增效化繁为简做减法
做好减法,就是要坚持客户体验,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打造更高水平“智慧人社”。
张燕介绍,今年吴江区人社局将着力落实《吴江区“互联网+人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展吴江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签发。强化吴江人社微信公众号建设,以智能机器人咨询问答、人社业务在线办理、人社信息宣传发布三大功能构建“掌上人社”的核心竞争力。提升12333热线电话服务质量,着力打造人社业务的“总客服”。升级“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站,以专业、多元的网上人力资源服务形成“智慧人社”的核心竞争力。
张燕表示,做好减法,还要坚持用户思维,缩短政策与落地的距离,构筑更舒心营商环境。深度聚焦企业关切,全力服务“吴江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力精简证明材料,优化业务流程。围绕加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探索劳动保障监察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人社系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事项的清单化管理。围绕建立公正规范监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引导和促进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抢抓机遇释放活力做乘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确立给吴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人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燕说,吴江区人社局将加大解放思想的深度、深挖改革发展的潜力。就业创业领域要深化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共享、就业援助互享机制;人才服务领域要将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育工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联,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不见面”全程网上办理,实现各类人才活动的“云申报、云推进、云直播”;社会保险领域要扎实推进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逐步探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异地衔接问题;劳动关系领域要着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跨区域协作,构建劳动仲裁一体化发展的融合机制。
打破短板束缚做除法
张燕深知,干事创业需要的是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此,吴江区人社局将建立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的常态化机制,激活思想解放的源头活水。持续开展人社业务练兵比武活动,用好人社“菜单式”选学讲座,营造学政策、钻业务、强技能、优服务的热潮。用好用足用活“三项机制”,拓展落地见效途径,坚决给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开绿灯”,对庸懒懈怠的干部“亮黄牌”。
通过一系列举措,坚决打赢人社领域精准脱贫、根治欠薪、行风建设三大攻坚战。做细做优做深“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综合试验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打造全业务、全流程、全天候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完善多元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共建共治能力,打造调解机制建设的升级版。深入推进吴江区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国家级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为全国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做好样本示范。大力推进社保体系全面融入苏州,确保2020年融入目标提前完成、高质完成。
“吴江区人社局将在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促和谐上高点定位,创新突破,用惠民助企的实绩为‘创新湖区’的建设燃烧出人社温度。”张燕说。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