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描绘。
阳光空气、风霜雨雪、山野海滩,这是气象人眼中的宝贵资源。
用宝贵资源创造美好生活,这就是福建气象在做的“用特色气候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绽放在“气候福地”的村民笑脸,畅销于神州大地的“气候标志产品”,端上了厦门金砖会议宴桌的黄金果、象洞鸡,驰名于行业内外的“武平经验”……无不彰显着“乡村振兴”福建气象篇章的精彩。
精彩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乡村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山海连绵,四季常青的福建,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气候资源是潜藏在八闽乡村的经济富矿。如何开启这一宝藏,是推进福建乡村振兴的关键。
毋庸置疑,特色气候服务是金钥匙之一。
“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职能和专业优势,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敖大如是说。
为此,近年来福建省气象局以“创业”的决心和投入,去做好特色气候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这一“事业”。着眼民生,落笔民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联合文旅、高校、地方等,取材于阳光空气、山野海滩、雨雪风霜,建机制、组团队、搞研发、创品牌,深度挖掘乡村气候资源,推荐认定“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打造气候标志品牌、“福建气候好产品”,开展农业气象保险,凝练推广“武平经验”……书写了新时代下气象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新华章。
“气候福地”变身“幸福高地”,八闽百姓很满意!
“两年共收到141个单位申报,热情非常高涨。”福建省气象学会秘书长吴婷婕十分感慨,作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推荐认定活动的主办方,深深地感受到社会对气象发挥气候趋利作用的异常强烈需求。
“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推荐认定活动自2019年开始开展,面向基层,深度、全面挖掘福建优质、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挖掘内容涵盖“避暑清凉”“滨海度假”“气候养生”“气象景观”等多种旅游类型。目前已认定41个“清新福建•气候福地”。
2019年,福建省首批气候福地名单出炉,柘荣县的鸳鸯草场风景区、东狮山风景区同时上榜“避暑清凉福地”。对此,生于柘荣,长于柘荣,走遍全国的摄影师林文强感慨良多。
“气候福地认定活动既把养在‘深闺’中优质、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挖掘出来,让当地政府和百姓切实感受到优质生态潜在的经济价值。”于是,他成为了推动柘荣县积极参加气候福地申报的活跃分子之一。
如今,“炎炎夏日,去不了内蒙古,就来鸳鸯草场风景区避暑吧!”成为了柘荣人邀请好友的又一个响亮理由。
永春县呈祥乡,2020年获认定“避暑清凉福地”。乡党政办主任张辉煌对这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且满怀憧憬地表示:“期待‘气候福地’品牌成为呈祥乡新的亮丽名片,助推旅游大发展,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
人民利益,是气象服务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据2019年“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效益评估显示,获认定“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旅游总收入相比同期平均增长24.83%,最高达72.4%;住宿消费相比同期平均增长28.53%;餐饮消费相比同期平均增长21.2%;旅游接待人数相比同期平均增长23.42%,最高达71.6%。经济效益的增长,为村镇村民增加了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增收渠道。
实至名归。“清新福建•气候福地”认定活动被网民们投票评为2020年八大福建气象为民办实事之首,成为福建居民心目中最满意的一项气象服务。省政府对活动也予以大力支持,将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了福地活动的公益性及可持续性。
武平经验,为乡村振兴挖掘更多的气象“红利”!
龙岩市武平县,因其清新的天然生态,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3000个/cm3,在气象部门的助力下,2017年成为了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此后,武平县以“中国天然氧吧”气候标志品牌为抓手,融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围绕“来武平,我氧你”的主题,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湿地怡氧、乡村乐养、文化涵养、运动健氧、美食滋养等“六氧”产业,开发了“氧你”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包装了十八子糕点、百香果干、猪胆干等武平特产商品。
据武平县“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评估显示,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329.46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101.72%,实现旅游收入35.32亿元,较2016年增长112.9%,很好地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返乡人数从2017年的3047人,增长到2019年的6675人,有效地带动当地人气集聚和就近就业;打造了武平百香果出口基地和“中国黄金果之乡”,号称“氧吧里泡大”的黄金果、象洞鸡荣登厦门金砖会议宴桌,有232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百香果激励产业项目19个,1022户贫困户参与象洞鸡养殖激励产业项目74个,极大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3个,卓有成效地推动招商引资。
“‘武平经验’的实践生动表明,特色气候服务能为乡村振兴挖掘更多的气象‘红利’。”福建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叶宾宾告诉记者,省气象局着力为获认定“气候福地”量身定制气候资源开发蓝图,提升气候标志品牌后劲。
省气象局加强行业联合,全省联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农业气候资源,持续打造“福建气候优质产品”,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推出茶叶、青枣等“气候好产品”。“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等福建名茶,贴上了“福建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商标”及溯源二维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倍增,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阳光空气、风霜雨雪,同样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爆满,天天爆满!连员工值班休息室都被客人订走了。”一直在霞浦县三沙镇经营民宿的黄友生回忆起2020年中秋国庆的情景,语言中仍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来看日出的人那么多,从没见过。”
原来,2020年9月28日霞浦推出全省首个“实景+海上日出”气象服务,提供全域日出日落的光影特色气象服务,游客们闻讯蜂拥而至。仅中秋国庆双节8天时间,霞浦各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接待游客六十万人次,旅游收入5.4亿元。
同样的情景,在平潭岛也上演过。2019年清明小长假,平潭迎来了2019年第一波“蓝眼泪”热潮,8万人进岛追“泪”。仅小长假,全区共接待游客80251人次,同比增长11.84%,旅游收入7622万元,同比增长51.68%。而这就是缘起于平潭综合试验区气象局在节前发布的“平潭蓝眼泪气象条件概率预报”。现在,当地气象部门已经实现实时发布“平潭观星气象条件预报”“平潭蓝眼泪气象条件概率预报”,指引着全国星空星野爱好者、蓝眼泪“追泪”者纷至沓来,成为了平潭“夜色经济”的另一道风景。
在泉州市德化县,据九仙山旅游发展公司不完全统计,2019年12月5日气象部门首次雾凇专题服务发布后,2019年12月6日至9日雾凇过程期间,九仙山旅游风景区较往年雾凇过程期间客流量增加8000人左右,直接经济效益较往年增加约120万元。
靠天吃饭,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气象灾害可预防却不可避免。福建气象与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人保财险气象信息应用平台,推出茶叶、柑橘、中药材、樱花气象保险指数、农业气象巨灾指数等50多个保险产品,实现参保保户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气象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3~4月,低温冻害导致清流、漳平投保茶企的茶叶受冻,累计赔付金额达40万元;5~7月,南平市多地出现暴雨,松溪、建阳、政和县触发理赔,累计赔付129万元。气象保险服务有效地提升了政府部门灾后救助能力,帮助受灾农户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崇山峻岭藏奇趣,一溪清浅贯群山。福建气象部门将继续创新探索特色气候服务,解锁闽地山水中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气候密码”,推动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和消费侧引导,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更多地为百姓谋福利。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