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红色基地考察调研
2021-02-26 17:14:2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先辈曾言:“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回想起祖辈们的艰苦抗战时光,眼睛会不由得湿润。汗洒疆土只为民之安乐,伤痕若揭只为国之复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更需要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落在实处,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州大学红色活动小队——薪火流传队,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的主题活动,邀大家寻找红色痕迹,讲述红色经典,传承革命意志,在探寻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忆苦思甜。

  浏览无锡革命简史

  2月初期,小队成员来到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院一层西面的无锡革命纪念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坐落于无锡市博物院一层西面。该馆始建于1988年10月,原址为公园路16号崇安寺玉皇殿,由陈云同志题写馆名。该陈列通过实物、图片和场景等系统反映无锡地区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4月无锡解放的革命历史,该馆是无锡地区近代以来革命文物、资料的征集、收藏、研究、陈列机构。

  进入到陈列馆里,队员们从心底升起的就是庄严与肃穆。 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壮丽而又雄伟的建筑物,一条由25根坚固的柱子支撑着的花岗岩长廊横卧大楼东西,它象征着英勇的无锡人民所走过的那条既曲折又坚实的道路。

  沿着这条走廊前进,就能清楚看到无锡的革命史。馆内用于保护的加湿器,将湿润的水汽喷洒在脸上,带来了凉意,却带不走内心的骄傲与激动。

  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1927年江苏无锡东北乡万余农民在中共无锡县委领导下,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许多共产党员、革命左派人士及无辜的工人、农民关押或惨遭杀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人民没有沉默,奋勇起义。无锡起义,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广大农民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国民党反动统治以很大威胁。它显示了群众的力量,为国家培养锻炼了革命骨干。同时也展现灰暗时代中人民所展现出的抗争精神,以及对光明的不懈追

  求。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一部无锡革命简史告诉世人,胜利来之不易,后人尤当珍惜。昨天,革命前辈们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写下光亏的篇章;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俱进,用于床戏,书写更辉煌的未来。

  浏览无锡革命简史馆有感

  无锡革命简史馆真实展示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生动再现出五四运动直至无锡解放的壮丽历史画卷。漫长的革命岁月,使无锡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和考验,并哺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英雄儿女。让我们敬佩并且深受鼓舞。

  直击我心灵的是革命管最后的结束语,“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一部无锡革命简史告诉我们,胜利来之不易,后人尤当珍惜。昨天,我们的前辈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写下光亏的篇章;今天,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书写更辉煌的未来。”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资,享受着科技时代带来的便捷。但是,也要明白,我们每个青年都肩负着历史给我们的使命,革命年代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可是革命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也不会被尘封。革命先辈虽然已经不在身边,但是他们会一直护着我们前进。永远为红色事业奋斗拼搏。——电气203华晓倩

  探寻抗日山

  在除夕前夕,小队成员来到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班庄镇王洪村夹谷山南端的抗日山。抗日山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用抗日山来命名的烈士陵园。

  走进去,一座巍峨的纪念广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一靠近这里,队员们就会被它无形的气场所折服。仿佛是一位戍守边疆的战士等着被人民检查。

  抗日山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它精美的建筑,更是它建筑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含义。例如在陵区中有8个坡段363级台阶,它的寓意是8年全国抗战。每一个坡段都有它的作用。各个坡段都有自己标志性建筑,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其中收藏重要文物复制品。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合影。还有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最后让人们肃然起敬的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

  访抗日山有感

  其实,“红色基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虽然时代在不停地发展,它也不会眷顾任何一个人,但是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红色",穿越了时空,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能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精神力量,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红色文化内蕴人、物、事、魂,唯有将人、物、事展现好,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合拍,符合大众心理诉求,才能更好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大众。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爱国,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我们不动摇、不懈怠。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这种精神,用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振兴而伟大,繁荣而富强;何为传承,就是让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的火炬,继往开来,走完先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这鼓舞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该心怀感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带着红色信仰不断前行。

  ——智造191乔新秀

  丰县张后屯红色革命文化基地

  2021年二月,队员们又来到了丰县张后屯红色革命文化基地,丰县张后屯村位于两省四县交界处,曾是湖西重点扶贫村。近两年,村庄深挖红色历史,厚植红色元素,一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一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成为首批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之一,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5万元,2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首羡镇张后屯村地处苏鲁两省四县交界,是丰县湖西革命老区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该镇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境内有湖西秘密交通线和崔庄战斗、王堂战斗、李药铺地道战等一大批红色资源,它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深情,赢得了“湖西小延安,红色张后屯”的美誉,在苏北大地,红色基因在这里蕴藏。

  张后屯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中共丰县县委办公地,也是丰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与军事中心。村中地道遗址保护区面积1500平方米,地下作战用的地道,以及卡口、地下指挥室等设施保留完整。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日伪军的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张后屯地道由于内奸被发现,地道全数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地道中八路军地下党人全部牺牲在了地道中。

  在村中整齐的农家院落中间,两间土坯的东厢房静静地矗立红色广场上,这里就是中共丰县县委旧址。低矮古旧的房子,简陋的家具,仿佛还在诉说着抗日的艰辛。当年老区的人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利用地道和前来扫荡的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张后屯村地道边历经近百年风雨的棵棵榆树间,仿佛还闪动着战士们的身影,回荡着阵阵枪声。

  访张后屯有感

  虽然我们离开了张后屯,但是那里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为祖国解放不惜生命的牺牲精神却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心里。那里的一幅幅图画,一处处遗址,还有一个个实物……它们都在彰显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追求自由,为抵抗侵略,为保卫家园而不怕苦不怕死的伟大精神。“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一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听党安排,坚决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智造191刘梦龙

  除了线下对这些红色基地的实地考察、了解红色历史和人物,薪火流传队还在线上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走访和考察的交流。经过线上的组内讨论,确定分享文案及方式,使身边的人更加了解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让新时代的青年们共同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壮美,也给予了奋发向前的坚定力量。传承红色文化,担当复兴重任。

  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薪火流传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