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独家检测|儿童钙补不上,是有人动了手脚
2021-03-05 09:32:1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文章来源: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不推荐产品

  送检样品

  在HT粉丝群里提议测的产品中,钙片尤其是儿童钙片,绝对能排在前十名,甚至比VD的呼声还要高。

  可能在很多妈妈的潜意识里,补钙终究还是比补充VD的效果会更快一些,这个当然可以理解。

  除了VD补充剂,市面上打着补钙旗号的儿童产品也是琳琅满目。我们实验室从x东和x猫的两个电商平台上,分别采购了目前十款销量最高的儿童钙产品,并进行上机检测。

  本次采购的产品的规格,价格,批号以及原产地等详细信息,我们都放在了表格里。

  检测指标和依据

  检测指标

  1、钙含量

  2、维生素D含量

  检测依据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2、GB5009.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的测定

  3、GB5009.8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 A、D、E的测定》

  检测结果

  钙含量

  钙含量合不合格,是钙片首先要完成的基础指标。如若不然,你怎么好意思起名叫钙片呢。但不测不知道,一测还是吓一跳。

  从第一次的上机检测结果来看,整体上还不错,至少70%的产品实测数值与标称值都是几乎完全吻合的,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缺斤短两的情况。

  但仍然有个别产品,和标称值相差过于悬殊,而且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的差异。比如图表中标注黑框的A萃维,每一粒实测是2.48g,所以最后换算出的标称值应该是为40.3g/kg。

  而实测结果竟然高达107g/kg,是标称值的2.65倍。这么豪横的添加,看来这个钙是不花钱吗?

  过量添加虽然不好,但好歹人家“够秤”。也还真有不够秤的,比如L思N卡的实测添加量为25g/kg,只达到标称钙含量的75%。

  而另一款艾瑞可更为夸张,本来标称值在所有产品里就最低,仅有12g/kg,是真的低的可怜(包装标注是10ml中含有120mg钙)。

  而实测数值就更低了,添加量仅为6.7g/kg,只达到外包装标识的55.8%,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因为实测相差实在太多,为了不冤枉这两款实测相差最为悬殊的产品,另外我们也想看下不同批次下产品的质量控制结果,因此实验室再次采购了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第二次上机检测。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采用的是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来进行检测。这也是目前国标中最为精确的方法。

  不得不说,当我们拿到检测报告的时候,这两个产品又再次让我们大跌跌跌跌跌眼镜。

  从结果上来看,A萃维第一批次的钙含量远高于标称值,而第二批次的结果又和标称值几乎一致。

  而A瑞可第一次的钙含量只有标识数值的一半多一点,第二次的含量还是“维持原判”,甚至还更低了一丢丢,这次连标识含量的一半都不到。

  哈哈哈,连我都只能直呼好家伙,根本看不懂这些品牌忽高忽低的路数。如此过山车一样的检测结果,厂家难道是经营游乐场起家的吗?

  坐完过山车,赶紧镇静一下,因为下面马上要坐“跳楼机”了。

  更刺激!

  VD含量

  越来越多的地球妈妈都知道,在补钙的同时,同时补充VD,人体对钙的吸收会更有效。当然这种事情,不止我们消费者知道,商家比我们更清楚。

  在买回来的10款儿童补钙产品中,6款产品都单独添加了VD。经过我们的“绞尽脑汁”后计算出,这些产品每片或者每毫升产品中的VD添加量在2.5-5ug区间内。

  下面是每个产品的营养成分表,拍照截图为证。

  (外包装标识实拍)

  这六款产品同时检测了维生素D的含量。说实话,本以为钙含量结果就够离谱的,但VD的检测结果一出,真是让人再一次直呼外行。

  6款产品中,除了Y咔克和D巧这两个样品的VD含量与实测结果基本没有差异,其余4款样品的实测值均远远低于标称数值。

  低到什么程度呢?

  实测数值最低的还是刚才已经上过黑名单的艾瑞可,每100g中实际只含有18.4ug,如果与最高两款相比,相当于只有Y咔克添加量的6.4%,D巧添加量的8.7%。

  如果按照比例来看,和自己的标称值相比,这四款产品实际添加更是差的忒远。最差的是G中盖和A瑞可,只达到标识含量的33%和37%,而G尔奇和A萃维的添加比例也都只有44%和62%。

  也就是说,这四款样品都小于标识含量的80%,属于不合格样品。搞的我一头雾水,难道这个行业里添加量低,才是正常的吗?

  人话版

  钙含量不足已经十恶不赦,连VD你也舍不得加,要啥啥没有,你们做这个产品的目的何在。

  结果汇总

  根据钙和VD的含量,我们对十款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简单汇总,其中有4款产品因为一项或者两项结果不合格,因此不做推荐。

  其中A萃维和A瑞可这个送检的样品,虽然都含有钙和VD,但这两项结果都存在严重不合格的情况,要么是批次间添加量不稳定,要么就是涉嫌夸大包装标识量。

  成分分析

  质量检测合格的产品,只是大前提。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下成分表,看看里面有没有潜在风险成分,是否真的适合儿童服用。

  1、J恩B施高钙乳矿物盐凝胶糖果

  从原材料上来看,钙来源于乳矿物盐,这也是产品主打乳钙的原因。

  所谓乳矿物盐,就是将牛奶中的乳清经过提炼和分离浓缩后,得到的以矿物盐为主的混合物,比如钙,磷,镁,锌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有机物等。

  因此这里面的钙,仍然是以无机钙为主,包括磷酸钙或者磷酸三钙等形式存在。

  虽然同属于无机酸钙,但因为来源于牛奶,以磷酸根为主的乳钙比碳酸钙对人体的刺激还是要小一些,理论吸收效率也会更高。

  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虽然乳矿物盐属于安全材料,但目前我国2020年最新出台的文件中,仍然规定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乳矿物盐。

  这也是因为矿物盐属于浓缩产品,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远高于奶粉等,如果让婴幼儿过早摄入,可能会加重其肾脏功能的负担。

  早在2012年9月,光明的一款宝宝乳酪产品,就因为擅自在宝宝乳酪中添加乳矿物盐而被勒令全国范围下架。

  所以这款J恩B施凝胶糖果,我们也只建议3岁以上的儿童服用。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避开。

  产品中的【二氧化钛】主要负责凝胶外壳的白色着色作用,属非纳米级。成分表中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原材料。一个是【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这个是典型的食品用乳化剂,在很多食品中常见。

  已经发表过的动物试验表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肠道菌群影响大,而且会削弱小肠黏液层厚度,降低肠道免疫水平。

  虽然食品中的添加量不高,影响可能不大,但日积月累的摄入,长期影响未可知。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多关注这个成分。

  另外一个是代糖剂阿斯巴甜,用量极低,所以对于健康人群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有苯丙酮尿症遗传,务必注意。

  产品建议

  4岁以上儿童可以,需要同时补充VD。

  2、禾博士牛乳钙压片糖果

  同样适用的是乳矿物盐作为主要的乳钙来源(【奶粉】中也有钙),但添加量上要低于前面提到的J恩B施。复合原料【植脂末】的添加不低,这个是需要家长们引起注意的。

  虽然【氢化植物油】不等同于【反式脂肪酸】,但植脂末对肠道的长期影响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产品建议

  因为有较高添加量的植脂末,不建议。

  3、K恩贝天灿钙铁锌咀嚼片

  产品使用传统的无机酸钙【碳酸钙】作为钙来源,中规中矩。但是由于添加了【焦磷酸铁】和【氧化锌】,因此好处是可以在补钙的同时,一并补充铁和锌。

  因为含有【阿斯巴甜】,因此同样建议苯丙酮尿症患者避开服用。

  产品建议

  可以尝试。如果同时在补铁的小朋友,需要注意是否铁过量。

  4、Y咔克(UniKalk)儿童钙

  同样是【碳酸钙】,但钙添加量比上面的K恩贝一样,高了70%,典型的一片顶两片,所以即使单价看上去看一些,但实际上性价比很高(一会下下面会分析)。

  每片添加了5ug的维生素D,也就是200IU。如果每日补充两片,就可以达到每日800mg钙和400IU维生素D的摄入量。

  整体成分较简单,水果味对小朋友比较友好。另外因为是咀嚼片,所以不用担心颗粒过大不好吞咽的问题。

  产品建议

  质量较好,成分简单,VD和钙的剂量较足,口感不错。对于需要补钙的儿童推荐,每日服用剂量可按照自身需求来调整。

  5、D巧儿童钙

  有一说一,D巧的儿童钙在添加量和原材料上,与Y咔克都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碳酸钙,每片的钙添加量也差不多。不同的是维生素D的添加量,D巧是2.5ug(100IU),少了一半。

  整体成分也较为简单,也是小朋友喜欢的水果味咀嚼片。

  产品建议

  含有少量甜味剂阿斯巴甜,其余都很OK。需要补钙的儿童都可以服用。

  成分总结

  分析一圈后,不难发现,儿童钙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主要活性成分【钙】,有一部分添加了【维生素D】或者【铁】和【锌】等。

  另外一方面则是其他辅料,比如甜味剂,乳化剂,着色剂和防腐剂等组成。

  仅仅测了十款很火的儿童补钙产品,这里面还不乏很多大牌产品,不合格的居然占了一半。有良知的你,应该也要出离愤怒了。

  明明是给我们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儿童生产的补充剂,却存在这严重的缺斤短两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妈妈之所以要给孩子补充钙和VD,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可能已经出现了钙缺乏的问题或者症状。

  花钱事小,可是如果一直吃的是近似无效的“安慰剂”,耽误孩子成长,这个责任又有谁来负呢?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