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氟元素到底有多毒 氟元素被称为死神元素
2021-04-07 16:21:2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让我们先将时间退回到1774年,这一年,来自瑞典的著名化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物质,不过,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虽然很多研究者都根据最初的这个实验,来研究这种神秘的物质,但是却一直都没有答案。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世纪初,这个时候,有研究者发现氢氟酸中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化学元素,这种化学元素,就是“氟元素”,但是,却因为一直无法将它分离出来,导致这个特别的元素,又困扰了科学家们几十年的时间。
 
一直到1886年,这个时候,距离第一次发现氟元素的存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的时间,终于,法国化学家莫瓦桑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出了氟元素,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对于莫瓦桑来说,是一场“死神”的降临。
 
莫瓦桑之死
 
作为一名顶尖的化学家,莫瓦桑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化学研究事业,而氟元素的分离,也是莫瓦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莫瓦桑因为氟元素的分离成功,而享誉世界,同时,他本人也被氟元素夺去了自己的生命。
 
1907年,当莫瓦桑离开实验室放回家中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腹痛难忍,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小毛病——莫瓦桑得了急性阑尾炎,虽然这只是一场小手术,但是,因为此前氟元素对他的毒害侵蚀,导致没过多久,莫瓦桑就死亡了。
 
而在莫瓦桑生命的最终阶段,他临终前也终于表示,自己是死于“氟元素”之手,表示氟元素的毒性,夺走了他至少10年的生命。
 
那么,为何莫瓦桑会被氟元素夺走生命呢?这是因为莫瓦桑在成功分离出氟元素之前,他就开始一直沉迷于氟元素的研究,而且在实验中,他本人也是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和含有氟元素的有毒气体,最终,这些有毒物质在莫瓦桑的体内不断积累,也导致了莫瓦桑本人最终被氟元素夺走了生命。
 
说起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8世纪最早发现氟元素存在的瑞典化学家,也是被氟元素夺走生命的,当然,他本人可能一直到生命的尾声,也没有意识到氟元素的可怕。
 
这名最早发现氟元素存在的化学家,他的名字叫舍勒,说起来,他对于氟元素的研究,事实上是通过一些传说。根据资料显示,舍勒听说如果将萤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热,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物质。
 
于是,他就开始了漫长的实验,虽然结果让舍勒本人很满意,他也让后来的研究者们,意识到氟元素的存在,但是,和莫瓦桑一样,因为沉迷于相关实验,在实验中接触了太多的有毒物质,舍勒本人也是40多岁的时候就病逝了。
 
当然,提到世界上另一位知名的,死于化学元素之手的科学家,就不得不说“居里夫人”了,这也是一名非常优秀、杰出的女性,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居里夫人的一生。
 
居里夫人之死
 
居里夫人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具有传奇性和争议性,她的一生不仅全部奉献给了科研事业,同时,她也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争议。
 
比方说,居里夫人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字叫皮埃尔·居里,当他们两个人结婚后,居里夫人就跟随夫姓,被人们称作“居里夫人”。
 
在科研成就方面,居里夫人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过2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不过,当居里夫人的丈夫因为意外去世后,居里夫人却陷入到一段“不伦恋”之中。
 
根据记载,居里夫人竟然爱上了小自己5岁的,而且有家室的助手,说起来,这位助手的外表非常帅气,而且虽然有家室,但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导致他和妻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感情的,这也给了居里夫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不过,因为居里夫人和自己助手之间的感情,是一段不被接受和认可的“不伦恋”,这也导致这件事被助手的妻子发现后,很快就公之于众,导致居里夫人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当时很多的科学家联名要驱逐居里夫人。
 
尽管这样,居里夫人仍然不卑不亢,而且还在众人的一片骂声和质疑声中,去参加了诺贝尔奖的颁奖礼,不过,这个时候,她的健康情况,也因为长时间的接触有毒物质,而每况愈下了。
 
说起来,居里夫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分别是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不过在居里夫人去世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放射性元素对于人类是有着极大的危害。
 
因为长期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伤害,最终,居里夫人因为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去世了,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才意识到,竟然放射性元素对于人类有着如此大的危害。
 
包括一直到今天,居里夫人生前使用过的笔记本,因为长期和她一起处于放射性环境中,笔记本上的放射性元素也是极强的,这就导致如今仍然需要放在隔绝放射性物质的铅盒之中,甚至可能再过上千年,笔记本上的放射性元素也不会消失。
 
由此可见,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因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当然,这也是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而献身了,对于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你都有哪些了解?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