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尘封75年后,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如何被找到?
2021-04-12 15:28:2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近日,随着多个李大钊纪念活动的开展,一段李大钊生前唯一的影像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画面中,李大钊在异国他乡激情演讲的生动形象让无数网友感受到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真实魅力。这段时长只有几秒钟的历史镜头出自1999年播出的文献纪录片《李大钊》,记者日前采访了该片导演闫东,揭开了这段珍贵影像在尘封75年后得以重见天日的幕后故事。

  回忆起这段往事,闫东告诉记者,一切都历历在目。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届时,中央电视台将播出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闫东随后被任命为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那一年闫东35岁,刚刚拍摄了文献纪录片《共产党宣言》,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在30岁、28岁的年纪写出这部伟大著作的。这次,闫东又要跨越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走进另一位年轻先驱者的生命里。李大钊是中国传播、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27年走上绞刑架时,他还不到38岁。

  满怀崇敬之情投入纪录片《李大钊》的创作,闫东发现最大的困难是影像资料极度匮乏。李大钊生命短促而年代久远,仅留下20幅照片。文献纪录片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进行电视化的艺术加工,对电视编导来说最需要的是画面,是活动的影像资料。

  纪录片开始拍摄后,摄制组精心安排了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希望发掘出李大钊生平的一点一滴。在这个过程中,闫东特别留意李大钊影像资料的线索。很快,闫东得到了一个让他有些惊喜的发现。在受访专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贞当时要赴莫斯科参加学术会议。采访结束后交谈时,闫东问李玉贞此次前往莫斯科,能否帮摄制组寻找李大钊的影像资料。

  李玉贞告诉闫东,1924年6月,李大钊率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这是非常隆重的大事,在共产国际的档案中,可能存有当时的影像。这让闫东看到了希望。一年前,因为拍摄纪录片《共产党宣言》,闫东曾到莫斯科采访。苏联解体后,很多档案资料开放了,在莫斯科的资料馆、档案馆,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操着各种语言的学者和纪录片人到这里“淘金”。

  李玉贞欣然同意帮助查找资料,她精通英俄两国文字,是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关系问题的专家,发表过李大钊的研究文章。闫东内心中不免有些激动,“李大钊在历史中未留下过哪怕是一秒钟的影像资料,而这个被认为是永久的遗憾,或许要由我们来改变。”

  1999年9月,李玉贞抵达莫斯科后,就赶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那些天,每到北京时间午夜12时、莫斯科时间傍晚6时,身在北京的闫东就要打一通国际长途电话询问进展。李玉贞在莫斯科首先查访到李大钊的一些历史资料,然而在共产国际五大的电影资料中,李玉贞反复查找,始终没有发现李大钊的镜头。

  寻档工作看似水尽山穷,而就在李玉贞身处莫斯科的这十多天里,莫斯科接连发生了多起伤亡严重的爆炸案。闫东一方面提醒李玉贞注意安全,一方面因纪录片播出档期临近而心急如焚。在电话里,闫东分析说,李大钊在国内写了那么多文章介绍苏俄的胜利,在共产国际五大结束后,李大钊还在莫斯科停留了几个月,在这期间他一定会带着对中国革命未来的憧憬四处走访,所以寻找影像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李玉贞答应,一定尽最大努力。

  时间一天天流逝,李玉贞也很焦急,她发动更多的同行帮忙。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李玉贞回国前几天,一位俄罗斯专家提供了李大钊影像的重要线索。李玉贞立即根据线索前往莫斯科郊外的档案馆。在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李玉贞一遍遍搜寻,终于查找到一张年代久远的卡片索引,上面写着:李大钊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发言。

  时隔75年,李大钊唯一一段生前活动影像被找到,李玉贞激动不已,她急切地拨通了国际长途:“闫东,找到了!”闫东又惊又喜:“李老师,您再看看,是不是他?”李玉贞肯定地回答:“没错,我看到了李大钊的名字。”李玉贞让闫东赶紧准备外汇,因为转录一分钟影像资料需要花费700美元。闫东当即回复,尽快把钱送来。但在当时,中央电视台还没有驻莫斯科的记者,闫东于是找到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请求紧急协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莫斯科记者站支借外汇。最终,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国庆酒会上,国际台的记者把钱交给了李玉贞。

  李玉贞旋即返回档案馆,成功翻录了这段珍贵的35毫米电影胶片。胶片记录的是1924年9月22日,俄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举行了有几千人参加的“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群众大会。在大会主席台上,中共代表李大钊身着立领正装,胸前戴着徽章,看上去意气风发。李大钊的精彩演讲不时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极为难得的是,在场的苏联摄影师清晰地记录下这些历史画面,虽然是只有几个镜头的无声影像,但李大钊演讲时动情的神态和豪迈的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9年国庆前夕,李玉贞带着极为珍贵的李大钊生前影像回到北京。闫东迫不及待地把刚下飞机的李玉贞接到了台里,他又第一时间请来了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1927年4月李大钊遇害时,李葆华尚未成年。整整72年后,在屏幕上看到父亲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挥动手臂演讲的镜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葆华流下了热泪。

  1999年10月,大型文献纪录片《李大钊》在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播出,纪录片片头播放了最新发现的李大钊生前影像,填补了历史中的一段空白,在观众中和党史研究界引发了极大关注。

  如今,回望这段难忘的经历,闫东依然心绪难平,“感谢当年所有相识、不相识的参与者,如果不是大家的不懈努力,这段影像不知要尘封到何年。”闫东感慨说,当年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就好像是自己这个35岁的党员与38岁英勇就义的李大钊冥冥之中的一次倾心相谈,让他获得了无穷的精神财富。在此之后的20余年里,闫东又相继创作了《百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