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每天睡眠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点20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每日22点至次日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为了让中小学生“睡好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场“睡眠保卫战”并不好打:一方面,很多学校的上课铃早上8点就会响起,提前录制的网课夜里9点后依然热闹,手机游戏也可以轻松避开监管;另一方面,在职场拼搏的家长也很苦恼,繁忙的日常工作让自己和孩子很难“合拍”,甚至疲于奔命。对此,专家建议,保障孩子们的睡眠应“量体裁衣”,不宜用固定的时长和到校时间一刀切。
现象1
7点半入校8点上课成常态
清晨七点一刻,丰台马家堡地区的一所小学门口已经热闹起来,不时有学生戴着小黄帽、背着书包跨入校园;有的学生甚至左手一个面包,右手一盒牛奶,一边走路一边忙着吃几口早餐。“我们7点就开校门了,孩子们到校后还要上早读呢!”该校一名保安说,7点半到7点40分是学生到校的高峰期,因为8点学校就要上课了。
离此不远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们也陆续抵达校门口。临近7点半,校门还未打开,聚集在门口的学生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学生揉着眼睛,哈欠连天。5分钟后,随着保安打开校门,学生们鱼贯而入,刚刚还闹哄哄的校门口转眼间就安静了下来。7点59分,一名男生狂奔着冲向校门,连书包里的纸巾掉落在地都无暇顾及,“快!马上关门了!”保安招呼着男生。一分钟后,校门徐徐关闭。教学楼里,上课铃响起。
7点半左右学生入校,8点校门关闭。每天,同样的场景都在不少学校上演。就读于海淀某小学二年级的小文说,班主任要求大家每天7点40分到校,“老师说,早起精神好,可是我每晚还有网课,至少10点才能睡,第二天早上6点半就得起床。”小文有些无奈。
对此,不少老师也很无奈,早上8点上课已是教学计划安排的极限,“学生早读训练不可少,下午3点半就得放学,留给我们的课堂时间并不多。”海淀区的一位小学班主任说。
现象2
晚9点后录播网课依然热闹
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推进课程减负。在北京,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辅以“三点半”课后服务,绝大多数小学生已经可以在校完成作业,轻松回家。那他们为何还睡不够呢?记者调查发现,录播网课、手机游戏正在成为“睡眠保卫战”的“敌人”。
斑马英语、火花思维是两款受到小学生欢迎的网络课程,它们都有所谓的AI课,即模拟真实线上授课的场景,把课程内容定期推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终端。晚上9点后,记者点开平板电脑上的斑马、火花AI课,均顺利进入课程界面。画面里,老师热情地“面对面”和学生打招呼,播放小视频,带学生玩游戏,讲解课程,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完成整套流程,至少耗时半个小时。
更要命的是,学生通过这两款课程APP,既可以学习新推送的课程,也可以随时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因而极易超时。“我家孩子经常以上课为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上就是1个多小时。”家长孙女士对记者说,自己劝孩子早点休息,孩子还生气,说耽误他巩固练习。深夜里,热闹的网课屏幕前,是孩子们熬红了的双眼。
还有部分孩子迷恋上了手机游戏。教育部要求,每日22点到次日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但事实上,不少热门手机游戏对玩家并无甄别。市民郑先生说,几乎每晚都可以看到一名学生背着书包,坐在居民楼一层门厅的长椅上,捧着手机与“敌人”厮杀,有时晚上10点了还不回家,“太影响健康了,真替他父母感到心疼。”
网络技术专家于博士说,录播网课完全可以通过后台设置,约定课程的起止时间;手机游戏也可以通过前期实名认证、使用人脸识别比对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用户的监管。
家长抱怨
作息时间与孩子“合拍”难
早上7点40分,广渠门附近的一所小学,林先生把睡眼惺忪的孩子送到校门口,随即上车,一脚油门,迅速离开。车上,林先生左手扶着方向盘,右手还时不时地往嘴里塞着面包。
学生不早于8点20分到校,在他看来绝对脱离现实,“我在望京上班,送完孩子还需要赶1个小时路,如果8点20分才送孩子到校,我就得天天迟到。”他说。
不少家长认为,保障孩子睡眠的一大障碍是大人的作息时间和孩子很难“合拍”。许女士和丈夫曾经数次发起睡眠“保卫战”,最终都以妥协告终。“我们曾下定决心每晚8点半就让孩子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让孩子睡够10小时。”她说,可实施第一天就出了问题。当天许女士稍微加了会儿班,回到家已经晚上8点。妈妈回家,孩子很兴奋,嚷嚷着要分享学校的新鲜事儿,怎么说都不肯睡,结果等洗漱完爬上床就已经晚上10点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晚上8点半睡觉的梦想从未实现。“我们房子又不大,大人晚上7点下班到家是常态,吃饭、洗漱,在客厅活动,很难给孩子一个适宜睡眠的环境。”许女士无奈道。
在家长穆女士看来,大人们不必苛求孩子的睡眠是否达到了8小时还是10小时。她说,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生活在大城市,父母的陪伴与孩子的成长就必须适应城市的节奏和环境,“我们可能无法提供很长的睡眠时间,但可以尽力提升孩子们的睡眠质量,比如在休息时间严格约束他们使用电子产品,临睡前减少孩子们的激烈活动等等。”
教育部回应
对早到学生学校应妥善安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出台睡眠管理的办法,最重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享有充足的睡眠,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此次印发的通知虽然明确了小学上课的时间,但也提出,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对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吕玉刚说,健康和学业质量两者之间如果遇到矛盾,首选应该是身心健康。为了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课后作业的要求,将出台作业管理办法,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的其他年级,作业量每天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平均不超过90分钟。
吕玉刚也呼吁广大家长不要再给孩子们增加额外的作业,特别是报很多的培训班,挤占孩子大量的时间,让孩子没有休息、没有活动,要引导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看手机、玩电脑、沉迷网络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就寝时间。
专家观点
保障孩子睡眠应“量体裁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帆说,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会导致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等后果。但每个孩子的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家长和学生自己要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睡眠时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不同的孩子生活习惯不一样,家庭所在的城市环境、生活状况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全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