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银鱼是什么鱼 银鱼有什么重要的经济价值
2021-04-13 10:31:4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中国存在15种银鱼,主要分布在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河口区,太湖、西湖、马湖是三大银鱼盛产湖。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太湖银鱼。太湖银鱼与太湖的白虾、白水鱼,被誉为“太湖三宝”。

 
银鱼肉质鲜嫩、无鳞无刺,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而其实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银鱼就已经是太湖、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明星鱼类”了。银鱼作为珍贵食材,在其爆火的70年代,甚至发生过用1吨银鱼换取20吨粮食的事。
 
银鱼只需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出口到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给沿湖的渔民带来了巨大财富。
 
银鱼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巨大,于是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多个省份开始尝试移植太湖银鱼,开启银鱼向其他地区水库、湖泊的扩张之路。
 
1979年,老一辈的水产专家首次将银鱼从太湖移植到云南第一大湖泊——滇池。到了1984年,滇池中的太湖银鱼创造出了3500吨的渔业产量,堪称历年单品产量之最,比当时滇池中的鲢鱼、鳙鱼、草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量之和还高出不少,经济效益颇高。
 
有了银鱼在滇池成功引入的案例,云南的其他一些湖泊也都纷纷“效仿”,这其中较有名的湖泊有星云湖、抚仙湖、洱海等等。
 
到90年代初,云南90%的水库、河流、湖泊水域中都引入了银鱼,那时候的银鱼年产量高达3000~5000吨。
 
在银鱼这块大蛋糕的诱惑下,不仅是云南,在其他省区,也掀起了银鱼移植热潮,在南方地区引入的品种以太湖新银鱼为主,在北方推广的品种都是大银鱼。
 
银鱼不负所望,给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银鱼移植热潮的背后其实也蕴藏着诸多生态风险,具体都体现在哪呢?
 
银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则以水中的蓝、绿藻为食。如果银鱼数量过多,容易造成蓝藻暴发。比如洱海在1996年就爆发了蓝藻引起的“水华”事件。
 
而且银鱼的寿命只有一年,产卵后的银鱼,很快就会死亡,腐烂的尸体会导致水质变差。一条雌鱼每次一般怀2000颗卵,产出约1500颗,而能够受精且最终存活的大约只有300尾左右,其余的鱼卵将会成为水体循环的一部分,而银鱼数量太过庞大,就会在水体内部造成污染。所以,近些年来,在洱海封湖禁渔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依然允许渔民捕捞银鱼,既能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可以减轻水质污染。
 
银鱼的“入侵”,也将土著鱼种推向深渊。引入的银鱼,很快就在湖中过度繁殖,它们会和同食浮游动物的其他鱼种争夺食物。银鱼和云南的土著鱼相比,银鱼具有掠食性,生长周期较短,体型较小,不管在食物,还是生存空间等方面的竞争中都占据一定优势。
 
更具杀伤性的是,“泛滥”的银鱼还会在土著鱼繁殖期进入产卵场,吞食掉大量的土著鱼鱼卵,这对这些土著鱼种群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性的打击,导致这些土著鱼类的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减少。久而久之,在一些水域,银鱼逐渐登上了新霸主地位,成为了湖中最为常见的经济鱼类,而有很多土著鱼种面临灭绝危机。
 
以滇池为例,据统计,60年代时滇池土著鱼种高达26个,90年初期至少有15个土著鱼种消失殆尽,它们的生存空间被外来物种所替代,而现存的,就只剩4种。
 
云南是我国淡水鱼类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省约有1/3的鱼种日渐减少或濒临灭绝,尤其是湖泊鱼类,濒危物种达到了2/3,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鱼种的盲目引进,其中银鱼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人们引进太湖银鱼的初衷只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当时人们对银鱼的生态危害还没有具体的认知。不料,外来银鱼数量的增加会打破这些湖区的生态平衡,银鱼从“经济鱼种”变成“入侵物种”,给当地鱼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及不良的影响。对于,物种的推广移植,还是应该谨慎一些,预先做好风险评估,毕竟移植造成的生态损失将有可能是难以修复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