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 文 吉星 / 摄)出梅入伏当天,气温就给大家来了个 " 下马威 "。这还只是小小开场,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全省最高气温都在 35 ℃以上。这也是入伏后首个高温预警。而根据最新的一周天气预报,本周气温呈先升后降趋势,12-15 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 35~37 ℃的高温,16 日之后随着云系增多,全省高温有所缓解,为 32~34 ℃。电扇空调呼呼吹,西瓜冷饮不离手,烧烤模式持续营业下,你的避暑妙招是什么?
入伏即高温!江苏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出梅后,超长待机 40 天的三伏天正式开启。7 月 11 日早上 6 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我国多地将迎来高温天气。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新的一周,合肥、武汉、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南昌高温将频现。
昨天上午 9 点半,全省最高气温已突破 30 ℃大关,出门就是大汗淋漓。江苏省气象台昨天 9 时 21 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连续三天南京、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最高气温将达 35 ℃以上。
一天下来,在江苏省最高气温分布图上,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入伏第一天,全省最高气温出现在睢宁,36.7 ℃。其次是六合 36.6 ℃,苏州 36.5 ℃。直至下午 4 点多,太阳还很毒辣,出门就像进入了正在被炙烤的蒸笼,体感十分闷热,不一会儿身上就冒出了汗。妥妥的高温天。
高温 + 大风警报!小心局地强对流天气
新的一周,高温天也会常伴。各位小伙伴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谨防中暑。
11 日下午,江苏省气象台也发布了高温报告、大风警报。12 日(周一),江苏大部是多云到晴的天气,热浪依旧。入伏后,气温整体抬升。连最低温都上升明显,周一全省最低温 27~28 ℃;最高温除了省内西北部地区 33 ℃左右,其他地区都是 35~36 ℃,又是一个热力四射的周一。
不过,进入盛夏后,局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预报显示,本周前期(12-14 日),沿淮和淮北地区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需关注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可能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 10 级左右雷雨大风。此外,其他地区虽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但需关注午后局地热对流的发生,记得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雨防风工作。
烧烤模式一直到周四,周五略有 " 退烧 "
总体来看,本周高温仍是主角。江苏气象说,本周气温呈先升后降趋势,12-15 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 35~37 ℃的高温,16 日之后高温有所缓解,全省最高气温 32~34 ℃。也就是说,这轮烧烤的降温,需要等到本周后期(17-18 日)。届时,受弱低压影响,全省云系较多,部分地区有弱降水。
具体预报为:12-13 日沿淮和淮北地区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雨量大到暴,其他地区多云到晴,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局部雨量大;14 日淮北地区多云到阴,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局部雨量大;其他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15-16 日全省多云;17-18 日本省东部地区多云有时阴,部分地区有阵雨,其他地区多云。
南京三日天气
今天 多云到晴,偏南风 4 到 5 级阵风 6 级,27~36 ℃
明天 多云,偏南风 4 到 5 级,27~36 ℃
后天 多云,东南风 4 级左右,27~36 ℃
今年 " 三伏天 " 为什么是 40 天?
俗话说 "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 三伏天 " 为啥这么热?在天文历法中," 三伏 " 的具体日期是如何测算的?今年的三伏天为什么是 40 天?
南京气象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 " 夏至三庚 " 这 4 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 3 个 " 庚 " 日算起,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 天或 20 天,末伏为 10 天。
我国古代流行 " 干支纪日法 ",用 10 个天干与 12 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 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 " 庚 " 字是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 个天干中的第 7 个字,庚日每 10 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 3 个庚日为初伏,第 4 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 1 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出现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
今年的中伏,按天干地支来计算,中伏时间是从 7 月 21 日开始到 8 月 9 日结束,持续时间为 20 天,是因为如果立秋后的庚日出现得早,中伏时间就是 10 天,如果立秋之后庚日出现得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