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中央领导人收到了一封10多页的长信,来信是江西冶金学院倪霖写的一封举荐信,信中举荐的人,正是天才少年宁铂及他的一些天才的表现。
当时国家为了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把“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作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家为了选择人才和培养人才恢复了高考政策。
中央领导人看完关于举荐天才少年宁铂的信件后,认为选拔人才应该不拘一格,于是他把信转给了中科大的下属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并在信中批示:“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录入大学学习。”
当时,举荐天才少年的可不止倪霖,中科院和中科大考虑到他们普遍年纪偏幼的问题,正在筹划创办少年班。所以,在中央领导人把信转给中科大后,中科大不敢怠慢。不久后,他们就到了宁铂就读的江西赣州八中,对他进行考察和文化考试,并录取了他。
1978年3月,年仅14岁的宁铂正式到中科大报到,成为了少年班第一批录取的学生之一。当时,除了他之外还有20个人。其中就包括谢彦波、申喻等人。
不过,在这些神童中,宁铂由于被中央领导人接见过,并且还与其下过棋,因此报刊对他的报道最多。他的照片也经常登在报刊头条上,因此他就成了全国知名的“天选之子”。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被国家重点培养的天才少年在若干年后,竟出人意料地出家做和尚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64年,宁铂出生于江西赣州。他从小就展露了同龄人不能及的天赋,比如他2岁就能背诵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就能数到100,4岁就认识了400多个汉字。到5岁的时候,没上过幼儿园的他,被父母送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上学。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受到冲击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而年幼的宁铂由于无人照管,也只能暂停学业,跟父母一起到广阔天地去生活。
如果在5岁之前的表现,只能算是早慧,那么宁铂在乡下的时候,就展露出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
那时候,父母每天都要到生产队去劳动。宁铂被关在家里,百无聊赖的他就乱翻父母带来的书。他看了中医书后,很快就学会了开药方;他翻了围棋书后,居然就能跟大人对弈,甚至还能让三五个子;9岁的时候他翻看了唐诗宋词,又学会了吟诗作对。
对于宁铂的表现,大人们都非常惊讶,断定他就是传说中的神童。正好又恢复了高考政策,国家又极重视人才的培养,所以倪霖作为宁铂父亲的朋友,便觉得有责任把宁铂的情况汇报上去,他希望像宁铂这样的天才少年,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将来好早早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对于自己能进少年班,宁铂其实也有点小迷糊。
据宁铂回忆,当时与他一起参加文化考试的还有两名少年,一个比他大1岁,还有一个比他小几个月。考试的科目是数学,宁铂的分数位居中间,但是他却被录取了。
其实,当时少年班由于创建得比较仓促,条件也有限,因此招生并没有对外。而对于神童的考察,也多是通过举荐的方式。所以,老师会到举荐对象的学校去考察学生并进行文化考试。而考察主要是从文化基础是否扎实、是否有天赋和有没有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三方面出发。
所以,当时中科大的老师,不仅给宁铂两份数学考卷,还对他进行了口试。而口试的部分,包括古典文学、诗词、历史、中医中药和化学等内容。在口试环节,考试居中的宁铂的知识面显然强过了另外两名少年。
经过中科大讨论,最终录取了宁铂。
比起同时录取的20名天才少年,宁铂由于入校不久就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风,并且他还和中央领导人下了两局棋,结果都是他取得了胜利。很快他和中央领导人下棋的新闻,就登上了报刊媒体和广播电视,而他也因此名声大噪。一时他被称之为“天选之子”,不少媒体也称他为“中国第一神童”。
在这种称号中,宁铂几乎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而少年班也因为他的存在,才渐渐被国人知晓。
有一次,宁铂在中科大校园内的葡萄架下看书,结果被一位记者捕捉到了他读书的画面。很快,那个葡萄架就成了中科大的网红打卡地,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看看神童呆过的地方。
少年班的头两年,基本是不干涉神童们的爱好和学习,他们愿意学什么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少年班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夯实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对他们所学的专业进行拔高训练。
宁铂的表现十分活跃,不过他并不是在学业上有过人之处,而是他的多才多艺。整个班里,没有人比他懂得更多,他精通围棋、桥牌、古诗词、中医……因此在入校不久,他就参加了多个活动小组。他的出色表现,让大家都把他视为偶像。不少神童更是羡慕他怎么什么都会,什么都懂。
当时,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第一次召开,全国掀起了“爱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科学风气。一篇题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豪迈誓言:我们要跑步奔向祖国的未来》的报道,再次让少年班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该报道还把宁铂作为了少年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大篇幅地介绍。如此一来,宁铂再次成为了各地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
对于频繁出现的记者,学校尽管觉得对宁铂的学习会有影响,但全国上下都在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而国家正需要宁铂来树立神童的形象,他们也不能拒绝记者们的采访。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做出有悖政策的事情,否则就有可能背上“犯错误”的罪名。
对于宁铂来说,接受采访多了,也很无趣。那些记者总是提出形形色色却又令人乏味的问题,甚至还有不少记者要他帮忙开药方。尽管宁铂颇觉乏味,但他一向乖巧听话,所以对于记者的要求,他几乎没有拒绝过。
1979年,少年班的学生开始选专业了。
宁铂找到班主任汪惠迪说,中科大的系没有他喜欢的。宁铂的理由是,他虽然数学学得不错,但他不想再继续学了;物理很差,他根本没有兴趣;化学也不是他喜欢的科目。
原来,与宁铂的名气相比,他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宁铂可是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神童”的学生,这让他惧怕继续学下去,他并不理想的成绩,会让他成为人们眼里的小丑。所以,与数理化比起来,宁铂更愿意学医学、天文学等专业。
汪惠迪听了宁铂的话后,也不敢怠慢,马上打了一份报告给上级领导,并在报告里建议尊重宁铂的兴趣,将他转到有天文学专业的南京大学就读。
不过,领导却认为,国家正需要宁铂这样的神童早日成为栋梁之材,所以他们专门找宁铂谈话。勉励他一定要为全国少年儿童做出榜样来,同时还做主,让他去学当时最热闹的专业——理论物理学。
被光环束缚的宁铂听从了学校的安排,学了他最不擅长的学科。
由于没有兴趣,宁铂学得并不认真,他总是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研究星象。甚至因为总是念念有词,因此同学们觉得他越来越神神叨叨,和他渐渐有了距离。
1982年,宁铂毕业了。
当时,少年班不少人都选择继续出国深造,或者就在国内继续读研究生。宁铂却选择了留校任教。当时他才19岁,在中国的讲师中,就属他最年轻了。因此记者们再次把宁铂送上了“热搜”。
其实,宁铂也想过考研究生。结果他前后报了3次名,但每一次还没有进考场,他就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了。
面对现实的不尽人意,宁铂非常痛苦。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开始研究气功、命相、风水方面,这显然与中科大的教育背道而驰。
让宁铂更加失望的是,他的婚姻也不尽人意。特别是有孩子后,他和妻子在教育上的理念便产生了矛盾。妻子希望宁铂能通过他自己当年的经验,再培养出一个小神童来。但宁铂却对此很反感,所以他们经常发生争吵。
在一次争吵后,宁铂不告而别。在那之后,他跑到海南学做生意。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无法接受,所以他不得不返回了学校继续工作。
既然不能通过做生意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留在学校又碌碌无为,婚姻又不幸福,这让他非常不甘,决定再找一条出路。
有一次,宁铂无意中得到了一本《六祖坛经》,在熟读了经书后,他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在2003年,宁铂再次不告而别,跑到五台山出家。结果学校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来把他领了回去。
不过,一向温顺听话的宁铂这次没有妥协,很快他又跑到苏州西园寺出家了。
宁铂出家后,一度引发了舆论,很多人说他是现代版的“伤仲永”。也有人以他为例,痛批少年班的存在,就是揠苗助长。对于铺天盖地的舆论,宁铂从来没有站出来说过一句话。他很喜欢寺院里那种平静的生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佛学也有了很深的领悟。
2008年,宁铂选择了还俗。不过,还俗并不代表他就脱离了佛法,他依然以居士的身份,在寺院里宣讲佛学。而他讲学的时候,下面常常都座无虚席,这是因为他记忆力特别好。在宣讲佛法的时候,从不看笔记。他对于他引用的资料都能轻松地说出出自哪本书第几章第几节。
除了宣讲佛法,为了帮助更多人解除心理上问题,宁铂还学了心理学。所以他在下课后,许多听他课的人,都会把他围住,并向他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他亦如当年面对记者时一样,总是平心静气地解答着大家的问题。
2018年,宁铂曾接受过记者采访,当时正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
宁铂说,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少年班的同学会。也许在世人眼里,他比起少年班的同学来,可能不成功。但是他觉得,他已经通过学佛,找到了解决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扰。同时他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解决生活上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