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通过重塑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五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做强五大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力争到2025年实现“5+5”产业链形成万亿产业规模。
重塑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全力推动温州特色优势制造业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重塑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优势,到2025年形成五大千亿级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达到6100亿元以上。
具体举措包括:以设备小型化、元件智能化、系统网络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模式,构建以乐清为重点,浙南产业集聚区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以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品质标准化、设计新颖化、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的提升模式,推进“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构建以鹿城为重点,龙湾、瓯海、瑞安、永嘉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国家级鞋业时尚智造产业集群;以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制造业+服务业”“品牌+合伙人”等新型商业提升模式,统筹推进服装产业批量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构建以瓯海为重点,龙湾、瑞安、永嘉、平阳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国家级纺织服装时尚智造产业集群;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纵向关联、整零配套的提升模式,构建以瑞安为重点,瓯海、乐清、平阳、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节能环保、智能控制、高精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完整、开放合作的提升模式,构建以永嘉为重点,龙湾、瑞安、浙南产业集聚区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建设全国重要泵阀产业基地。
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提出,我市在“十四五”期间将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到2025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5550亿元以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其间,我市将培育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温州东部数字经济发展走廊和城西时尚制造、乐清电气及电子、瑞安高端装备等发展平台,推进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中国长三角区域中心、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布局;打造国内先进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依托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推进乐清智能电气产业园、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培育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依托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推进瓯江实验室、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苍南绿能小镇、温州空港新区等产业平台,全力推进浙江三澳核电站、瑞浦新能源产业基地、瓯飞潮汐能电站等重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打造国内重要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依托浙南产业集聚区、洞头大小门石化产业园、平阳滨海新区、瑞安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推进正威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华峰TPU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布局等。
提升五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在提升区域性特色产业方面,我市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智能时尚家居产业基地,依托平阳万全时尚家居小镇、苍南家居产业园、瓯海智能锁产业园、浙南产业集聚区水暖工业区等平台,重点开发面向智慧生活的智能家具、智能厨电、智慧照明、智能门锁、智能安防、场景控制、暖通控制、电器控制等终端设备产品;打造高端应急安防产业基地,依托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发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力量,重点发展应急通信指挥装备、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高可靠风向防控与安全防护产品、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新型应急服务产品等。同时,我市将打造时尚文体用品产业基地;打造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打造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基地。
做强五大现代制造服务业
在做强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我市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浙东南工业设计高地,重点发展与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密切相关的模具设计、鞋样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业设计,加快发展新兴产品开发设计、适应性设计和集成化设计,全力构建形成完善的工业设计“生态链”;打造高能级科技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研发孵化、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增强区域检验检测、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能级,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
同时,我市将培育数字贸易发展高地,探索建设温州(龙湾)新型数字贸易港,鼓励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积极参与B2B、B2C、C2C电商贸易,融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开展全球市场布局,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贸易综合服务生态体系为特色的数字贸易产业链和生态链,形成数据驱动贸易新模式;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重点聚焦电气、鞋革、服装、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家具、印刷包装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现代会展业;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推进港口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发展,全力培育现代物流体系。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