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头条  
长合区揭牌 长三角“最黑的黑马”本色再显
2022-01-05 08:33:2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2022年首个工作日,湖州吹响谋发展的号角。

  1月4日,作为浙江融入“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发展的重要平台,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正式揭牌。

  这是长三角的大事:东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有“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的格局更加清晰。

  这更是湖州的大事:作为浙江唯一参与到“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的设区市,长合区的揭牌,让长三角“最黑的黑马”本色尽显。

  两个动能

  不少人是在去年1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后,才注意到长合区。但真要追溯起来,湖州对长合区的谋划始于2020年。

  “两个动能”,湖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谈及长合区的由来时用了这四个字。

  第一个动能,是被当地人称为“里程碑”的会议——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乘势而上?困扰湖州多年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有了答案。

  “修一条连接上海的铁路,最好还能搞一个发展区。”湖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口中的铁路,是正在加紧建设的沪苏湖铁路,发展区就是长合区。

  此举是顺势而为。

  跨省联动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要义所在。

  早在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安徽省委省政府便首倡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战略构想。

  随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落地,更为“一地六县”联手发展鼓了劲。

  第二个动能,源于浙江省内。近年来,依托“四大建设”,浙江不断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并通过开发区整合等手段,将发展平台“化零为整”。

  这就不得不提长合区的前身——成立于2012年的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跨越发展为初衷,这个示范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制造业基础,在湖州政府眼中,正好可以通过“腾笼换鸟”,提升能级,打造为万亩产业平台。

  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摇身变为长合区,便水到渠成。

  在这两个动能的推动下,过去一年,长合区发展成绩斐然。去年4月,开始实体化运作;

  5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筹)总体规划》正式发布;

  11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获省政府批复,各项工作全面提速。

  据统计,去年1至11月,长合区规上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同比增长23.3%。与此同时,24.25平方公里启动区框架全面拉开,万亩大平台连片集聚发展,已经形成了近7000亩的开发空间。

  今天,湖州市委书记与代市长共同为长合区揭牌,也让其迈上新台阶。

  项目背后

  在揭牌现场,涌金君了解到,总投资超50亿元的创世纪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项目即将开工。

  高能级产业平台与重大项目本就相得益彰。去年1至11月,长合区已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291.5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重大项目被称为稳增长的“压舱石”。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仍是重中之重。

  “长合区就是要通过招引优质项目,稳住湖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长合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合区的目标是打造“真正的绿色智造基地”,有没有100个亿元以上项目不重要,要求质不求量,用亩均50万税收,证明高质量。

  有选择、有门槛地引进重大项目,是近年来湖州将市域发展融入省域乃至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2020年,作为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关键一子的南太湖新区,迎来了一个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项目,天能集团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为当地绿色产业布局打开了新局面。

  “新区诞生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我们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和休闲旅游‘3+1’主导产业,持续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湖州市新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291个,新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40个,新竣工3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1.3%、127.3%和165.0%。

  “我们始终坚持跳出湖州看湖州,思考这些项目是不是与省域战略定位相匹配,是否与长三角地区优质产业链相契合。”湖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拒绝“内卷”

  湖州,这匹长三角“最黑的黑马”能否保持住发展势头?

  根据近年观察,涌金君对其发展预期向好。

  原因之一是其发展视野与格局,也就是当地官员口中的“跳出湖州看湖州”。

  一个区域,如果眼光一味向内,容易造成发展“内卷”,但若打开格局,将视野放向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更长的坐标轴中审视、谋划和推进,更容易找到撬动发展的支点。

  图片

  长合区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大背景,湖州提出“两廊牵引”的战略规划:

  以沪苏湖高铁为横轴,通过商合杭高铁往安徽延伸,打造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

  以宁杭高铁为纵轴,打造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推动中高端要素高密度、高浓度集聚。

  位于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的西端的长合区,是规划成型的关键一环。

  “从南浔引入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打造‘光电湾’,到吴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再到长合区,绿色产业已在湖州串珠成链。”湖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原因之二是源于政策层面的内生动力。

  近年,湖州陆续出台的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将当地政策攻击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包括为企业减负降本的“湖八条”,推动重大项目攻坚和招商引才的“湖九条”,以及旨在构建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的“湖十条”等,有效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区域发展不只争一时,更要久久为功。

  “黑马”能跑多快、多远,时间会给出答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