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中医药传承人︱颜艳阳:女郎中用“纯粹”弘扬“国粹”
2019-11-02 19:53:49  来源:红网  作者:Admin  分享:

编者按:10月底,中医药领域频发大事,迎来密集“把脉开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离不开一大批中医药人才。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中医药传承人》系列报道,聚焦中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听他们讲述用中医药救死扶伤的故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方式方法,传承中医药的宝贵经验。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娄底报道

在娄底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颜艳阳善用“岐黄之术”治疗患者的身病,顺带用实实在在的疗效治愈患者对中医药存在误会的“心病”。

今年42岁,擅长诊治呼吸病、胃肠病、肝病等疾病的颜艳阳,从医20年来,看过无数患者就诊时“弃中选西”,认为吃点西药打几天针好过吃很苦的中药,同时存在中医药疗效比西医慢的认识误区。

颜艳阳既学过中医,也学过西医,对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非常清楚。她说,只要辩症准确,用药精准,中医药的疗效一点不比西医慢。

颜艳阳(左一)正在告诉患者如何用药。

身兼中西医术却立志做一名纯粹中医师

虽然身兼中西医术,但在临床诊治中,颜艳阳总是优先使用中医药。她认为,用中医药治病,一般望闻问切就可诊治,不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做检测,免去了患者在医院上下奔波之苦,几副中药就能治好,还能节约医药费,减轻患者负担。

娄底涟源市一名胃癌并淋巴转移的女病人,进行胃癌手术治疗后,予化疗和靶向治疗都无法耐受,形体日渐消瘦、烧心、食欲不振、进食则吐。经服颜艳阳开的中药调理3个月,症状消失,病情基本控制,复查情况良好。从此她逢人就说,颜医生用中医看病,真神!

一位身患膀胱癌的邵东患者,2014年进行手术治疗后,无法耐受化疗,形体日渐消瘦,血尿,少腹隐痛不适。正当绝望之际,听说颜艳阳在治疗癌症方面有良方,抱着试一试态度接受了颜艳阳的中医药治疗。服中药调理3个月,该患者症状消失,病情基本控制,每年间断服用中药,目前情况稳定,未见复发。为此,患者专门制作一面印有“悬壶新秀,医界翘楚”的锦旗送到颜艳阳的办公室。

由于处处为患者着想,用药合理,颜艳阳的诊疗室总是门庭若市。她的同事介绍,在医院,颜艳阳是出了名的大忙人。为了让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她几乎放弃了所有法定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据不完全统计,从业至今,颜艳阳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700人次,平均每日门诊人次约50人,门诊治愈率高达90%以上,且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颜艳阳说,自己能有现在的行医成就,中医药功不可没。既会西医、又懂中医的颜艳阳有一个理想,就是一名纯粹的中医师。她说,现在做西医的人很多,但纯粹做中医的人却少,传承中医、弘扬国粹,需要大量纯粹的中医人。

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纯粹做中医在当下并不容易。其他不说,中医师收入一般就比西医师少很多。而且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西医不同,需要下苦功才能学好学精,在时间、精力、成本的投入上是巨大的。

颜艳阳(右一)正在把脉问诊。

通过不断学习让更多人见识中医药的奇迹

“辨证准确用原方,强强联手用合方,病症复杂需化裁方,千锤百炼经验方。”这是颜艳阳参加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传承班学习时做的笔记。她觉得自己离一名优秀中医师还有距离,需要不断学习。那些医术精湛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便是最佳学习对象。

学中医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仅要掌握中基、中药、中诊、方剂,同时也要掌握中医经典。颜艳阳说,现在很多中医师忽视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学习,而熊继柏等名医大家一致推崇经典,经典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蕴含着治病救人的良方,每位中医师都不应错过。

熊继柏要求自己的学员,至少背诵经典药方500个以上,以便于临证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颜艳阳深以为然,否则在临床现场教学的课堂上,连熊继柏引经据典看病授课的节奏都跟不上。

在熊继柏的传承班上,有一个病例,患者小便频,但尿色不黄,有尿必解,若稍忍不尿,则立觉双手掌心与手腕相连处胀痛,而且胀痛逐渐加重,只要去解小便,其胀痛感则随之消失。

熊继柏辨证后认为,手掌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所过之处,而排尿归膀胱所主,肾合膀胱,肾属水,心属火,水克火。换句话说,就是水气凌心,需用五苓散化气利水,加丹参通心脉。于是熊继柏用五苓散加丹参治疗患者,结果一周就好了。

颜艳阳说,熊继柏的药方看似简单,却包含很多理论基础,既要想到排尿归膀胱所主,肾与膀胱的关系;又要知道心经经脉所过部位,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关系;还要会用出自伤寒论的五苓散,最后加丹参通心脉。大师级中医师几分钟的看病过程,包含的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却非常多。

中医领域,诞生了很多奇迹。很多几乎被判死刑的患者在中医药的妙手回春之下,奇迹般康复,让人深感国粹中医的伟大。颜艳阳表示,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见识到这种奇迹。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