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单霁翔谈北京中轴线:不仅要保护,还要“活起来”
2021-12-21 09:09:0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12月20日电 近日,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为题,为公众展示中轴线上的古老建筑群,讲述其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以及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长远意义。

单霁翔。主办方供图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单霁翔谈到,北京就建都来说是五朝古都,从辽南京城、京中都城、元大都城、北京明清到北京城,中轴线随着城址的变化也在变化,今天所说的中轴线,是指元代起源的明清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其实已有三处世界遗产,包括紫禁城故宫、天坛,以及2014年申遗成功的大运河。

  “大运河在2006年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事件。”单霁翔说,在此之前,文物保护基本是由点到面的,但当时京杭大运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越了24个城市。

  在研究大运河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大运河的前身是隋唐大运河,其中连接到洛阳,而洛阳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果申遗成功,大运河西边连上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东面连上海上丝绸之路。”2007年,单霁翔和4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提案,国家文物局重设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北京景山公园(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一系列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随之展开,特别是大运河保护的规划,“过去从来没有一项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跨越这么广阔的区域”,扩大之后连接了八个省和直辖市的35座城市,编制规划和申报文本变成了非常庞大的一项系统工程。经过多年努力,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通过大运河的保护,我们开始自觉地从文物保护走向了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表示,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不但要保护文化要素,还要保护人与自然共同形成的文化景观;不但要保护静态的古遗址、古墓葬,还要保护人们生活其中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不但要保护古代的工程景观,还要保护当代的;不但要保护一点一面,还要保护线性的文化遗产、文化线路;不但要保护宫殿建筑,还要保护普通人生活工作的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老字号;不但要保护物质要素,还要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传统工艺技术。

  单霁翔谈到,大运河的保护过程带给大家很多启发。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运河沿线有着大量城镇、传统民居、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主体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

大运河(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单霁翔表示,多年来,北京中轴线的城市景观带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今天重新审视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还完整,42处古建筑保留下了38处,正阳桥还在考古发掘,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基本还在,中轴线统领城市景观,天际线的地位还在。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单霁翔介绍,在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7.8公里的方圆空间里,逐步形成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

  讲座中,单霁翔详细讲述了中轴线上不同风格的城市文化风貌,并以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天坛、故宫午门、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建筑为点,向外延伸阐述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老字号、文化遗址等景观元素背后的历史变迁、文化意义、保护故事。

  他以亲身参与中轴线保护工作的经验为例,认为中轴线申遗保护要从加强北京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角度出发,要将中轴线置于历史的链条中,由点及面,进行活态的、整体的、发展性的保护。

北京天坛公园(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我退休了,走出故宫干什么呢,交给我一个任务,讲好北京规划故事。”单霁翔表示,他还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留住这座城市文化的根与魂。近来,一批批文化在活化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建成,有建筑得到修缮,这些都表明,各方积极努力,实现中轴线两侧的风貌、建筑的改造。

  单霁翔说,“总之,今天我们共同努力,不但要保护好中轴线,而且要让中轴线文化活起来,能够真正的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常和谐,融合在一起的一个典范的区域。”(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