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由李六乙导演的曹禺经典话剧《北京人》正在北京人艺紧锣密鼓地排练。这出戏上一轮演出还是2012年,如今暌违十年再登舞台,还是一水儿的全新阵容,能否演出经典精髓?记者在排练厅里看到,苗驰、卢芳、原雨、邹健、雷佳、杨懿、李京旭、黄薇、高倩等演员全情投入,李六乙对他们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大家都是用真情实感、用生命在演戏,这在当下是稀有的,这也是新一轮演出的意义所在。”
排练厅里每个演员都沉浸其中
1940年,在前所未有的困顿生活经历中,藉由契诃夫的创作中获取灵感,曹禺开始了《北京人》的创作,以一户日渐衰微的曾家大宅为舞台,讲述了家族中三代人各自的命运与抉择。这是曹禺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在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曹禺着重刻画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他曾说:“我写的《北京人》,主要是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正因为如此,人物塑造也成了话剧《北京人》的重中之重。
虽然排练厅里的舞美服装并不齐备,但演员们丝毫不受影响,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苗驰饰演的曾文清空有文人气质却无半点作为,个性懦弱又沉滞懒散,活成了徒有生命空壳的多余的人;自幼寄人篱下、逆来顺受的愫方凭着对爱情的一丝幻想在绝望中生存,卢芳用一场又哭又笑的戏演活了她的“凄凉又甜蜜”;青年演员原雨挑战王熙凤式的大奶奶思懿,在精明干练和虚伪狡诈间切换自如;雷佳则以连珠炮似的独白展现了江泰这个人物嬉笑怒骂又苦闷无助的矛盾状态……整整一下午的联排,不仅台上的演员始终激情饱满,就连在侧幕休息时,演员们也全都保持在人物的状态之中,没有半点游离。
李六乙细心为每位演员写素描
“我们已经排练30多天了,天天都这样,大家在一起用生命在交流,这一点我特别尊重他们。实事求是地讲,这一版的呈现普遍比上一版有所提高,这十几年来,演员们的观念在进步,他们对戏剧的认知和审美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所以很快能和我的想法接上轨。”李六乙透露,虽然自己完全没有要求,但演员们都提前做足了功课,所以才能只用30多天的排练时间,就把整个戏拿下来,可以说是“很玩命”。
连日来,他被这群“可敬可爱”的演员们感动着,并在朋友圈“连载”自己为他们撰写的“演员小写”。他心目中的卢芳,是十几年来合作了十五部中外戏剧经典的“唯一女演员”,“应该成为一种现象被研究”。苗驰从2006版《北京人》中的曾霆“升级”为这一轮演出中的曾文清,16年的时间让李六乙在他身上看到了“从演小孩到演男人的自我蜕变”。而之所以能演好这个书卷儒雅、充盈着人文气象的人物,则源于苗驰从小对书画音律的喜好,“人艺的舞台上出场了一位‘有文化’的演员”,这在李六乙看来尤为难得。
演员们的每一点努力也都被导演看在眼里。95后演员李京旭“每天早早到排练场,穿上长衫布鞋呼吸《北京人》的气质体味,一个人默默坐在一隅苦闷静思”;饰演曾老爷子的邹健为自己准备了拐杖、念珠,左手持杖右手念珠,新买的拐杖天天“盘”要让它包浆;“每天把自己收拾得美美”的原雨总是“备课而来、用心而往”,李六乙相信她饰演的思懿必当惊艳。
经典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解读
记者注意到,联排时导演一直在计时,全剧剧终,秒表定格在3小时15分钟。“比上一轮演出时间要长,把表演的状态找到了。”其实,时长从来不是李六乙担心的问题,“演员们痛快了,我痛快了,值得。更何况,这部戏比十年前更有现实意义。”谈到意义,他并不愿意对《北京人》做更多的解读:“有人说曹禺写了对生命的忽视,有人从中看到了对旧社会的控诉,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这就是经典,能带给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在他看来,这是一部非常安静的戏,更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这几年来,李六乙一直在舞台上呈现着他对中外经典的解读,从同名电影改编话剧《小城之春》到芭蕾舞剧《牡丹亭》,从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到莎翁话剧《李尔王》《哈姆雷特》,不断向世界发出中国戏剧的声音。采访中他也透露,明年二三月份,他和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合作创排的越剧版《俄狄浦斯王》,将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舞台”上完整呈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