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前排中间右)与阿云嘎(前排中间左)在音乐剧《风声》发布会上。
《风声》原著小说。
“对作者来说,作品就像孩子。而今天,我有‘孙子’了。《风声》正慢慢离我远去,它将成为阿云嘎的《风声》。”9月1日,在音乐剧《风声》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说。
作为这部音乐剧的主创,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阿云嘎对改编信心十足。他希望,这部当代经典作品能创作成一部特别棒的流行音乐剧。
从成名已久的小说到舞台上的音乐剧,对于不少音乐剧行业的人来说,这部作品值得期待。而火热的音乐剧市场,也越来越期待能早日做出中国自己的音乐剧IP。
《风声》是最适合音乐剧的题材之一
这几年,音乐剧在演出市场备受关注,阿云嘎更是其中名气最大的演员之一。
对阿云嘎来说,手上并不缺好的音乐剧项目,很多海外引进的经典音乐剧,都由他担纲主演,如《剧院魅影》《基督山伯爵》等,一经推出往往一票难求。但参与的越多,越引发他思考,要做一个中国原创音乐剧IP。
一个好的中国故事,成为了阿云嘎思考的关键点。
“国外很多经典音乐剧都改编自他们自己的好故事,我们中国音乐剧也需要这样的改编。对我来说,麦家的长篇小说《风声》有那么好的文本底子、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创作音乐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阿云嘎告诉记者。
事实上,阿云嘎刚表达这一意向时,麦家还有些惊讶。
“我以前确实不曾想过,《风声》有一天会衍生到音乐剧。”麦家说,《风声》自2007年出版后,衍生出了电影、电视剧、话剧、游戏等多种形态。“哪怕它再拍一部电影,无论是好莱坞版,还是欧洲版,我都不惊讶。但是,这么强情节的作品适合做音乐剧吗?”
麦家回忆,阿云嘎真正打动自己的一刻,是在初次见面时。阿云嘎不但深入谈论了自己对主题和人物的理解,还提前做了5分钟的序曲音乐小样。“当时我和阿云嘎完全不熟,他就在我的客厅里唱了几段。听完我觉得,这个音乐剧真的属于他。”
在《风声》的故事内核上,麦家与阿云嘎产生了很深的共鸣。
麦家告诉记者,《风声》本质上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故事,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我想,《风声》在强情节下暗流涌动的一个人坚贞不屈的那种强大、正大精神,这是不能改的”。
阿云嘎所珍视的,也正是这个。他说,这个题材展示的是中国人在绝境之下的坚忍不拔、孤独之下的向死而生,展示的是民族的精气神,是能让绝大部分人共鸣的话题。
“小说长于情节铺张,却不善于抒情,音乐剧恰恰可以。”麦家说,《风声》其实是他最为深情的作品,其中的忠诚之情、姐妹之情、英雄惜英雄之情,都令人刻骨铭心,“所以,我很期待音乐剧能够补我小说之短”。
音乐剧在表达上有独特优势
在音乐剧行业的人看来,《风声》已经有了很好的故事基础和观众基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教授戴劲松认为,《风声》是一个特别适合音乐剧的故事。“《风声》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人物在一个很神秘的空间里互相猜忌,激发出了很多关于人性的东西,而这正是音乐剧特别擅长表达的。”
戴劲松举例说,在《风声》电影、电视剧中表达“怀疑”时,也许需要画外音或者眼神表达,但音乐剧能把这种情节和情绪唱出来,从另一种视角挖掘出更多东西。
“音乐剧是用音乐这种形态去完成戏剧的延续和人物的塑造,所以跟用耳朵听的传统音乐不同,它的音乐是让观众看得懂的音乐,你会发现里面有事件、有人物、有故事。”戴劲松说,好的音乐剧让人欲罢不能。
作为表达载体,小说往往传递的是想象空间,音乐剧则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心理等多重角度带来更具象的呈现。
“在语言表达苍白无力时,音乐可以成为润滑剂,渗透进观众的情感中,最能触人心弦。”阿云嘎认为,音乐剧在表达内心时拥有独特优势。比如,《风声》里的特工有着十分孤独的内心,但小说里只能描述,而音乐一旦响起,“观众会相信她们在此时此刻孤独至极”。
阿云嘎拿青花瓷瓶打了个比方。在他看来,小说、电影也许就是我们在展柜里看到的瓷瓶,但音乐剧是要用放大镜去看瓶子的纹路,甚至打开瓶子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音乐剧不只是唱歌、跳舞再加点故事,它需要重新搭建结构,即便对《风声》这么成熟的故事来说,也要撕碎了再重新拼接、重新创作。”阿云嘎说,音乐剧有自己的“武器”。
中国音乐剧协会副秘书长、编剧杨硕告诉记者,小说、电视剧、电影,有时候可以实现一种全知视角的表达,但音乐剧由于受到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长的制约,更多情况下需要跟随一个人、一组人物关系或一个核心事件的线索,来形成戏剧场面。所以某些情况下熟悉的故事反而不会带给观众了解情节的负担。这样,就能有篇幅来展示音乐、舞蹈这些只有舞台演出才能完成的内容。“麦家这个小说本身太成熟了,在这么好的故事基础上,音乐剧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杨硕举了个例子。《风声》小说最后,顾晓梦给李宁玉留了一个旗袍,上面用摩尔斯密码写下一段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在杨硕看来,音乐剧要表达这样的段落时,完全可以让演员用非常棒的大独白唱出来,将这段原本过于写实的心理表达得更为动情。
中国音乐剧要走出自己的路
近年来,国外音乐剧频频登陆中国,引发观众追捧。与此同时,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受到更多年轻人的欢迎。大家都在期待,出现一部甚至一批好的音乐剧IP。
用音乐剧讲好故事,是从业者们共同的追求。
归根结底,音乐剧和小说、电影等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用阿云嘎的话说,音乐可以让观众感觉浪漫至极,也可以让人物狰狞至极,但这都是为讲好故事本身服务的。
“我们是要用音乐去讲故事的,不是为了唱而唱,更不能像有些剧那样,观众看完都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唱歌。”阿云嘎认为,音乐剧的创作是非常专业且复杂的事情,创作者自己要沉下心来,经历“既痛苦又快乐”的打磨过程。
在出演过很多国外经典音乐剧之后,阿云嘎认为,这些剧中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复杂的。“回过头来看,一个好的音乐剧要走的路是很清晰的。成功的案例已经在那里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为中国音乐剧找到自己的路。”
在杨硕看来,中国音乐剧早该追求IP化了。他举例说,此前曾经参与过一部观众很熟悉的题材所创作的音乐剧,但在故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上映时仅仅因为改了个名字,人气便大大下降。“说到底,IP可以确保的是观众对一部戏的熟悉程度。”
中国音乐剧如何做出经典,在业内人士看来,至少需要时间的洗礼。
戴劲松说,如今音乐剧热,很多排演时间很短的剧一窝蜂而上,等到热度冷却后,一些不那么纯粹的剧、不那么精良制作的剧也许就会被淘汰,等到大家更冷静、更专业面对音乐剧的时候,才能真正留下一些经典IP。
“我个人对好剧目的判断标准,是它可以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很长时间,是靠票房检验的。”戴劲松认为,现在国内的音乐剧能演出上百场的还不是特别多,所以能坚持下来的,都要经历一个筛选过程。
在经受时间检验之前,中国音乐剧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中国音乐剧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时代。”阿云嘎说,现在既有一批非常坚实的音乐剧观众,也有热情的创作人员,希望可以创作出一批好的音乐剧,能拥有一个像百老汇那样的地方。“也许以后外国游客来中国、来上海旅游,觉得需要来看一部音乐剧,那就是我们所向往的未来。”
麦家说,音乐剧的火热不是偶然的,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看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现在以及后面的年轻人,都是世界公民,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音乐剧去和世界交流、握手。”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