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遗产  
宜宾市珙县传承非遗文化 原创芦笙舞课间操掀起最炫民族风
2021-12-11 11:0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民族服装当校服、芦笙舞当课间操、汉语苗语双教学……12月9日,身着苗服的孩子们踩着芦笙节奏,芦笙舞课间操首次亮相珙县玉和苗族乡中心小学校。“将苗族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掀起大山深处的‘最炫民族风’”。

 
学生绘画展示(杨帆摄)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珙县除了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外,还致力于让文化“走出去”。
 
距离该县玉和苗族中心小学校7公里外的凤凰社区,是该乡人口最多的苗族聚集村,也是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4月,该社区成立了川南首个苗族古歌合唱团一珙县讴茂呀哩苗族古歌合唱团,传唱讲好苗族文学史诗故事;建立蜡染培训基地,讲好苗族文化技艺传习故事;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平台,展示农耕民俗文化。
 
“2018年,带着文化故事,伴着笙歌鼓韵,凤凰社区的村民走进了首都北京培训的课堂,走入了河南中原文化展示的行列,走上了贵州大苗区的舞台,跨入了省民族体育竞技的赛场”。说起这些经历,玉和苗族乡凤凰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成学深感自豪。
 
“玉和苗族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是珙县的一个缩影”。据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珙县加强文化融通,创新载体形式,多视角展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不断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精髓,丰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截至目前,珙县共有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苗族蜡染技艺(四川苗族蜡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苗族古歌、珙县山歌(川南山歌)、珙县珙石雕和李氏正骨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为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珙县县委宣传部李瑶黄丹丹供图稿)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