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中国国家地理》的“四色”纪录片,告诉你不一样的豆本豆
2021-12-24 10:34:0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黑色土壤、绿色豆田、金色大豆、白色营养......近日,《中国国家地理》的一部“寻源中国原生大豆”的微纪录片,走入豆本豆专属大豆农场。该纪录片在展现了我国东北松嫩平原壮美景色的同时,也用“黑、黄、绿、白”四种颜色解密了豆本豆如何制造一杯好豆奶。

 
“黑”土流金
 
作为公认的中国原产谷物,大豆早在约4000多年前就已经被中华先民食用,并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地广泛种植。
 
“一两土,二两油”,中国东北的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丰厚的馈赠之一。黑土地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东北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特别依赖气候和水土条件,大豆各个品种的适生范围通常都很窄,因此这片毗邻嫩江水、背靠兴安岭的沃土正是种植大豆的“天赐宝地”。
 
纪录片中,豆本豆研发人员为了寻找到适合制造一杯优质豆奶的原料产地,放眼全球和全国,但由于产地限定条件严苛,始终没有发现理想之地。最后,研发人员在松嫩平原上找到了理想中的大豆基地。经过转基因检测、有机认证、基地规模等一系列严苛的认证条件,豆本豆专属大豆农场就此诞生。
 
一杯优质豆奶的制造之旅,也从这片黑土地上开始了。
 
“黄”金品种
 
好农场要配好大豆。
 
黑土地上大豆品种多样,在大豆的培育上,我国科学家投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科研机构培育出了很多优质的大豆品种。
 
出于种种优势,东北大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注重原汁原味、天然有机的食品企业纷纷在此取材、寻找优质大豆。
 
豆本豆研发人员也将大豆选品放在了这片黑土地。他们根据大豆的品质、营养和安全标准,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条件,并坚守非转基因认证的要求,最终黑河43等一批优质品种的大豆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成为豆本豆专属大豆农场的专用品种。
 
以黑河43为例,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病虫害少,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连续六年成为全国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大豆种植农民有句口头语,种来种去,还得黑河43。这也侧面证明了豆本豆选择它是科学和明智之举。
 
“绿”色种植
 
绿色种植,生态优先,这是豆本豆大豆农场秉持的原则。
 
70多年对于大豆的潜心耕耘,让农场形成了绿色与生态、科技与智慧结合的精耕良法。充沛的日照、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措施,都体现出对绿色的坚守。
 
农谚云,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豆本豆农场的大豆种植也是如此。一是严格控制种植次数。豆本豆农场两年只种一季大豆,让豆田“劳逸结合”、恢复地力。二是全力保持生态体系,在远离工业区、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确保每一粒黄豆都是天然、无污染。
 
依靠先进的科技,豆本豆专属大豆农场在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东北黑土地上,谱写了一曲绿色交响,确保了豆本豆大豆的优良品质。
 
优质蛋“白”
 
春种秋收,汗滴禾下终结金色硕果,下一步就是将收获的大豆制造成一杯优质的豆奶。
 
为了满足大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豆本豆的研发人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豆本豆的泡豆技术、全豆研磨生产工艺、微压煮浆技术……使得豆本豆的产品拥有了独特的口感香气,进一步激发出了大豆的营养。最高每盒含有高达6.5克的原生优质植物蛋白。
 
有机则是豆本豆新推出的有机全豆奶的闪亮标签。有机全豆奶的,每一盒豆奶产品都具备有机认证机构颁发的专属有机“身份证”,一盒一码,全程有机可追溯。消费者扫码可实时查看,从而买的放心,喝的安心。
 
此外,豆本豆进一步升级产品加工工艺,创新应用了包括整豆灭酶、膳食纤维微米化处理等技术在内的全豆工艺。在不去豆皮和胚芽的状态下,进行全豆灭酶、全豆研磨,不仅全面锁住了膳食纤维等多种原生营养,还保留了大豆原有的豆香味。可以说,有机全豆奶开创性地利用“全豆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利用大豆的“三重原生营养”。
 
第一重是原生膳食纤维,在每盒250ml豆本豆有机全豆奶中含有3.0克的原生膳食纤维,相当于1个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有效促进肠道消化。第二重是植物蛋白,每盒豆本豆有机全豆奶中含有高达6.5克的原生优质植物蛋白,能满足人们日常必备营养的摄入需求。第三重则是被誉为失眠终结者、神经营养因子、心灵维他命的GABA,即γ-氨基丁酸,每盒含有3.0毫克。
 
中国人对豆制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也是饮食习惯的一种依赖。不论是高端有机豆奶、原味豆奶还是不添加蔗糖的纯豆奶,豆本豆都在用多元化的滋味冲击着国民的味蕾,致力于为国人提供天然高品质豆奶。黑黄绿白四种颜色,恰是这种高品质豆奶的底色。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