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邮人寿”)引战增资方案。
6月29日,中邮人寿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显示,中邮人寿拟增发71.63亿股,全部由友邦保险出资120.34亿元认购。增资后,友邦保险持股比例为中邮人寿股权比例的24.99%,成为中邮人寿第二大股东,中邮人寿注册资本也由当前215亿元增加至286.63亿元。
早在今年4月27日,中邮人寿就开出较高的引战条件,要求战略投资者需是最近3年经审计的合并净利润平均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具有保险相关经验的上市公司,不接受联合体。纵观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增资难早已成为众多险企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在此背景下,敢于开出如此严格条件的引战者屈指可数。
中邮牵手友邦为何“门当户对”
中邮人寿开出较高引战条件的背后是其自身深厚的发展底蕴。公开资料显示,中邮人寿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人身险公司,引人注目的是其稳健的发展步调——保费收入连续两年跻身寿险市场前十,且多年位居银行系险企首位。与此同时,成立第五年即实现盈利,迄今已连续7年盈利,打破了寿险公司“七平八盈”的规律。
进一步看,发展的背后是稳定的渠道供给——依托中国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中邮人寿拥有着独特的渠道优势。设立省级分公司,便可全省开展银保服务作业,基于此,拥有22家省级分公司的中邮人寿,服务范围覆盖32571个网点。
在保险市场普遍获客难的大背景下,中邮人寿有其相对强势的资本。基于此,中邮人寿的引战条件自然不会低。
再看此次战略投资者友邦保险,作为西方代理人制度的引入者和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过去三十年间,在个人保险代理人渠道有着固有的优势,在迭代中持续更新着中国保险业个险渠道的价值。
优势互补是最好的选择
就中国保险市场而言,银保、个险、经代是保险业承保端典型的“黄金三角”。或是一家公司兼具三种营销渠道,或是集团内部可实现渠道优势资源互动,在保费之外,成熟而完善的业务模式是竞争的底蕴。
当然,在互联网保险全面崛起与《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等监管新规对经代渠道全面从严的背景下,短期看,个险和银保则变成了最不可或缺的两大渠道。就行业而言,各保险主体亦已在应时而变。比如,有老牌险企从一度压降缩减银保规模,到依靠银保收复失地;再比如,有新兴保险集团全力推动个险渠道破局。
就这个维度看,中邮人寿和友邦保险有着极大的互补性。
公开信息披露显示,2020年,中邮人寿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占年度保费的93.21%,而五大产品均为银保渠道产品,再往前看,聚焦于银保渠道的中邮人寿显然需要发力个险。
对于友邦而言,个险渠道的优势地位明显,但银保渠道的补位之路却并不顺畅。早在2014年,其曾与花旗中国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意在锁定高净值人群,尽管在此之后,市场再无公开消息,但仅就客户覆盖量而言,邮储渠道要高出花旗银行不止一个重量级。
2015年后的中国,纺锤型社会形态特点愈发明显,保险已不再是高净值人群的专属金融产品。随着保险保障意识的普及,保险全渠道的下沉成为所有市场预期的基础支撑。深耕广阔中国市场,邮储渠道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作为银保和个代两个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如何在保险新时代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优势互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何实现1+1≥2?
险企的投资并购及战投是当前全球保险业的主流方向,问题在于如何保障投后效果。
公开信息显示,中邮人寿此次引战,友邦保险集团做出了如下承诺:友邦中国完全独立于此次对中邮人寿的投资;友邦保险与中邮人寿一道组建直接向中邮人寿董事会汇报的专业协助委员会。就此,直接杜绝了战略性投资项目中顾此失彼的风险隐患,从法律角度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双方的权益。
据悉,友邦集团在印度的银保合作项目中,5年间,人均保单活动量增长1.9倍,人均产能增长2.4倍,年化新单保费复合增长率增长28%,新业务价值率提升了23%。
从另一个视角看,友邦保险因其对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坚定赢得了广泛的价值认可,这也是当下我国银保渠道正在输入的价值理念和转型发展的方向。中邮人寿将新股东的价值理念与自身渠道优势充分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银保渠道价值线,或将对全行业的银保渠道产生影响。当然,不管是吸收海外成熟经验还是普及产品价值和理念,双方合作从纸上走向实践,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高度、可落地,可直接向中邮人寿董事会汇报的专业协助委员会无疑是此处合作又一大亮点。
业内专家表示,中邮人寿牵手友邦保险,从双方优势、战略目标等来看,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合作,我们有理由期待二者携手为行业探索出一个新型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