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2月份的物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下降1.2%,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价格上涨1.5%。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
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22.2%,影响CPI下降约0.9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6.7%,影响CPI下降约0.8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6%,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7.9%,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可见,除了猪肉,其他食品价格总体呈现上行态势,鲜菜没有如许多专家之愿快速回落,而猪肉价格已经连跌15个月,基本在底部徘徊而很难对物价形成太久的下拉作用,因此食品价格进入2022年后总体将继续呈现上行态势。
从CPI分类数据看,8大类依然是涨多跌少,除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运输外,12月涨幅相比11月均表现为加速态势,尽管环比增幅不大,但能够看出由原材料上升导致的PPI开始向消费品转移,上月预期的价格传导机制已经确立。
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3%,环比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2%,环比下降1.3%。2021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12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长13.4%,环比回落3.6个百分点,但生活资料价格涨幅持平,仍然为1.0%。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主要是煤炭和钢铁价格的回落所致,但无论是生产价格指数还是生产购进价格指数,均维持在两位数的涨幅,因此通胀的压力警报并没解除。物价趋势向上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性的反转,因此激进的宽松政策出台不一定是时间窗口。
当我们为物价回调而呼唤货币宽松时,美联储却再次面临是否马上收紧货币的艰难选择。劳工部周三(12日)公布的去年12月CPI较2020年12月同比上涨7%,这是自1982年来的最快增长率,且高于11月的6.8%涨幅。美CPI连续第三个月超过6%,虽然在预期中,但对于美联储的决策者而言,依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显然,是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导致了高通胀,直接的现金补贴不仅提升了消费,而且抬高了用工门槛,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有更多理由将更高的劳动力和材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美国的通胀压力似乎难以短期缓解。从货币政策的初衷看,加息是应对通胀的有效手段,而且窗口似乎要提前,但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肆虐是否是最后的疯狂,还有待于观察,从目前重症和死亡的数据看,毒性确实在降低。
高通胀还会使跨国企业进行新的思考:是否需要重新布局全球产业链?寻找合适的低成本的地方重构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笔者相信,疫后的国际资本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动作。
一个要加息收紧货币,一个要呼吁降息宽松稳经济,2022年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而2022年平凡的可能是二师兄!但如果政策仅盯住二师兄而不注重更大的格局,那注定难以提振经济信心。来源:雷石投资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