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西方大国开始明抢,李嘉诚再次“跑路”
2022-03-08 22:0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李嘉诚,终于准备跑路了。

 
据彭博社报道,他们家族正准备出售英国最大的配电公司UPKN。
 
以前,叔只知道李嘉诚是香港富豪。
 
没想到,他连英国命脉都拿捏得死死的。
 
很多人问,这么好的资产,怎么说抛就抛?
 
因为这次,他终于看透了大国的流氓逻辑。
 
1
 
对普通人来说,生在哪个国家,就一辈子效忠于哪个国家。
 
然而,纵观国内各种大佬的发家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
 
富人就很少有国界概念,一切选择只与逐利有关。
 
2008年,全球金融都特别惨,政府大多没钱还债。
 
李嘉诚看准了这机会,立即把眼光投向欧洲。
 
各种核心资产,平日里都有价无市,这次却被低价捡漏了。
 
就这样,他拥有了英国40%的电信网、30%的天然气、25%的电网...
 
一度"买下半个英国",还拿过女王授予的勋章。
 
小商人博的是行业兴衰,大商人博的是国运兴衰。
 
这番操作,确实站在了高维视角。
 
不过,这种商业行为在民间一直备受嘲讽。
 
最主要原因是,李嘉诚发家,全靠香港和大陆。
 
他早年赚到的钱,全都来自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
 
这些民生领域,哪个没吸过老百姓的血。
 
又有哪个,离得开官方对他的扶持?
 
但在中国经济危难时,他却选择疯狂套现。
 
已经有花不完的财富,仍要"赚够最后一块铜板"。
 
说实话,叔还是很佩服李嘉诚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里有一点不舒服。
 
逻辑上,吃透政策红利低买高卖,是一种本事。
 
情感上,吸干一国的血再吸另一个,是一种背叛。
 
2
 
很多人觉得,商人已经够精明了。
 
确实,跟普通人相比,他们个个都是老狐狸。
 
然而,商人终究还是玩不过政客。
 
先营造美好概念,然后再无耻撕毁,这才是政客最熟悉的把戏。
 
李嘉诚这次逃回来,也是因为他看明白了。
 
过去很多人在英国买买买,主要是看中资产安全性。
 
毕竟,那可是老牌发达国家啊。
 
但在战争发生之后,许多大国都露出丑恶的獠牙。
 
为了制裁俄罗斯,美国直接冻结他们的央行存款;
 
英法等国也一拥而上,查封俄罗斯人的海外资产。
 
就连瑞士这种中立国,也开始紧随英美法的步伐。
 
过去,欧美喜欢谈契约精神,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在他们四处扩张时,这些观念曾是所有人心里的灯塔。
 
可惜,当他们陷入危机时,我们才发现,这只是打给外人看的幌子。
 
一旦别人威胁到他们的霸权,手段就只剩下无差别的偷抢。
 
这不仅是金融信誉的崩塌,更是西方文明的崩塌。
 
和魔鬼做交易,资产越流通,越容易被封杀。
 
此时我们才回想起,西方国家,当初就是靠野蛮手段起家的。
 
如今的文明之景,只是发达后的包装。
 
哪天急红眼,也是说没收财产就没收财产。
 
真要抢起来,就连最基本的共识都会随便破坏。
 
国再大,只要不讲道义,也只能保一时安全,却保不了一世啊。
 
3
 
李嘉诚的一买一卖,就是时代变迁的符号。
 
过去几十年,他是中国最精明的商人之一。
 
中国给他大举囤地的机会,他就借此疯狂牟利;
 
欧洲给他操纵民生的机会,他就转头奔向欧洲。
 
正是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格局中,他成为了一方人物。
 
这一买,买出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超高利润。
 
但就在到处蹦跶之际,他们错失了真正的潜力股。
 
中国,才是这个时代冉冉升起的新星。
 
相比海外,中国各方面环境都稳定许多。
 
首先看营商环境,只要你合法经营,基本不会被封杀。
 
如果有,那也是像薇娅雪梨那样,偷税漏税过于严重。
 
在中国安安分分,小日子可以过得非常滋润。
 
完全不需要像担心海外资产那样,担心中国资产。
 
其次看社会环境,只要你待在国内,治安就很少出乱子。
 
新冠疫情以后,全球各国都乱作一团。
 
像英国那样"群体免疫"、像美国那样"不肯检测''......
 
即便是当地居民,也日夜生活在惶恐不安中。
 
唯一能保证国民安全的,只有中国。
 
泱泱大国,如此凝聚力,给人安全感和信心。
 
混乱格局下,保持平稳发展才是潜力股的表现。
 
所以,未来几十年,最聪明的还是爱国商人。
 
比如任正非,他就把华为和中国深度绑定在一起。
 
欧美打压5G技术,就是在打压中国发展;
 
中国支持5G技术,也是在为中国国运投资。
 
坚定站在向好的一边,看似笨拙,实则智慧。
 
李嘉诚曾说:"对重大趋势要有悟性,方能赚得巨利,必成大赢家。"
 
这一卖,下一个时代的大幕又将缓缓拉开。
 
接下来的趋势,也许是重仓中国。
 
那么,李嘉诚还会如此幸运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