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著名作曲家姚恒璐去世 姚恒璐教授个人事迹
2022-04-26 08:51:1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著名作曲家姚恒璐去世】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姚恒璐教授于2022年4月24日凌晨2点45分在家中病逝,享年71岁。
 
姚恒璐教授是我国当代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分析的积极倡导与传播者。曾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是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艺术类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人文社会科学音乐类唯一入选人)。
 
他的逝世是我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姚恒璐教授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姚恒璐教授送别仪式定于2022年4月28日上午10点整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疫情期间人员限流,望谅解)。
 
告别仪式及相关事宜联系电话
 
联系人(学校及作曲系):姚晨老师18626108748
 
联系人(家属亲友):奚茜13683239055;姚恒瓈13801377027
 
【姚恒璐教授个人事迹】
 
姚恒璐,男,汉族,1951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北京第八中学。1968年12月赴山西浑源县插队,1973年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1976年雁北地区文化局任音乐干事,1980年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1989至1994年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先后获得英国利兹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及作曲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作曲系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
 
姚恒璐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期间,除了教授本科作曲主课之外,也长期开设《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鲁托斯拉夫斯基偶然作曲的技法研究》《研讨:现代音乐分析》等专题作曲理论课程,为作曲系的学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育的大量优秀作曲及作曲理论人才成为了全国各大音乐高校的教学研究岗位上的中青年主力军,推动了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基于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他重要的出版论著影响了中国的作曲理论的学术发展,这其中包括《现代音乐分析教程》《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偶然音乐作曲技法研究》《作曲的基础训练》《乐海探象——姚恒璐学术论文选》《从曲式原则到结构逻辑:音乐结构与作品风格演变的有机关联》等,均被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许多音乐学院列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目。
 
在学术论著写作之外,姚恒璐教授一生的创作也颇为丰富,完成了近百部音乐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钢琴套曲《镜像与透视》《原始的音迹》《三折》《五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十二生肖》;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打击乐五重奏》,五重奏《无词之韵》《道》(为木管五重奏而作)、《画意三幅》(为弦乐四重奏而作)、《音画三幅》(为铜管五重奏而作);现代合唱《秋歌》;第一交响曲《升华》;管弦乐《振兴》《虹》《庆典序曲》等。主要的民族器乐作品有《雅韵》《吹鼓三乐》,民乐四重奏《姜白石诗词室内乐重奏与吟唱五首》;《似水流年》《五福连珠》《一枝花》《落盘珠》以及艺术歌曲数十首等等。
 
姚恒璐教授总是以饱满的学术热情影响着他周围的人,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师生们交流和讨论,并无私分享学术资源。他善良而睿智,始终保持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计功名地写自己的音乐、做自己的研究。他的每一部学术论著和音乐作品都饱含这些珍贵品质,并一直激励着他的学生和读者们!
 
深切缅怀姚恒璐教授,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心无旁骛地做学问、写音乐!
 
姚恒璐教授正在给学生讲音高集合理论
 
姚恒璐教授2014年9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
 
姚恒璐与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在中央音乐学院
 
2011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音乐理论研讨会暨《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与周勤如等人
 
1993年英国北方交响乐团演奏姚恒璐教授《升华》第七乐章(图为姚与指挥Paul Daniel交流)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