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使人手巧,使人心灵。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湖洲古村,有一位非遗剪纸传承人习梅根,51岁,聋哑残疾人。他专注剪纸技艺已有20多年。如今,这项传统老手艺在他手中继续发扬光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用指尖上的传统技艺展示给大家。多年来,他传授剪纸艺术,展示非遗剪纸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红纸,巧手提剪刀,手起剪落,剪刀在红纸上游刃有余地穿梭刻画着,“咔嚓、咔嚓——”转眼之间,纸片就变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习梅根用他细致精密的手艺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每一张图案里错综复杂、生动形象的线条中蕴含着民间历史的典故、美好生活的憧憬、深厚的人文精神,还有他对生活点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剪纸艺术有多少年的历史】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又叫“窗花”,因劳动人民常把它作为年节装饰贴在纸窗上,故而得名。它由手工制作,再配以明快鲜艳的色彩,所以独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羽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深为群众喜闻乐见。
剪纸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艺术家们继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和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这样一个艺术品种,后经过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植根于劳动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农忙务农,农闲刻窗花,通过勤劳灵活的双手,把他们的艺朴实情感、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在自己的艺术品上,反映了作者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剪纸艺术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在漫长的贝年月中,经过无数不知名的农民作者的千锤百炼,创造出了大量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剪纸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以“阴人刻”为主和“色彩点染”上,它以其饱满朴实的构图、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