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九寨沟县中查沟深秋如画】
10月22日,深秋时节,四川省九寨沟中查沟层林尽染,宛如画卷。中查沟与九寨沟景区仅一山之隔,是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3.5公里的峡谷,中查沟植被丰富,每到10月底,漫山红叶,与古老的藏族村寨相映生辉,形成一道靓丽风景。
【九寨沟是什么地貌】
九寨沟是喀斯特地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地质背景复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独特的美景。
【九寨沟如何形成的】
九寨沟各种自然景观形成原因:
1、水色成因:九寨沟的湖水五彩缤纷,主要是由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所致。
原因: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单色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变短。由于九寨沟湖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透明度和洁净度极高,瑞利散射效应较为突出。根据瑞利散射效应,湖水中短波光的散射远大于长波光。
因此,九寨沟的湖水呈艳丽的蓝绿色。湖水中常见的Ca2+、Mg2+、HCO3-等离子也有增强短波光散射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或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而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2、瀑布成因: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
原因:九寨沟主要的瀑布有珍珠滩瀑布、诺日朗瀑布、树正瀑布、熊猫海瀑布、火花海瀑布和箭竹海瀑布,具有声、色、形之美。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九寨沟内的河床因受新构造断裂的影响,在纵向上呈阶梯状,这一道道地形阶坎形成了瀑布的地貌基础。因钙华沉积的“气泡效应”和“薄水效应”,在地形阶坎处易于钙华沉积,助推瀑布跌水陡坎的形成,如诺日朗瀑布。
二是: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由于一些岩层有软硬之差,抗蚀性强的岩层往往突起于河床中,因此硬岩层突起处首先形成小跌水,喜水的藻类在这些地方首先着生,于是在这些流速相对较高,水流相对较浅的地方首先沉积钙华。
由于第四系堆积物堰塞河谷形成凸堤,流水在其表面漫流时流速突然加快,有利于CO2逸出,加速钙华沉积。随着时间推移,钙华层层堆高。由于其前缘上部钙华生长速度大于下部,上部形成钙华的莲花状块体逐渐向前增长,当顶部钙华块体下延至坡脚时,就形成了直立的瀑布面,如珍珠滩瀑布。
三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瀑布是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松散堆积物的基础上叠加生物钙华作用形成,如树正瀑布。
3、海子的形成:海子是九寨沟湖泊的别名。九寨沟湖泊众多,成因比较复杂,其发育的首要条件是形成汇水储水的盆地,即湖盆,第二是要有充填湖盆的水源。
原因:九寨沟湖泊多属于堰塞湖,也有少数是冰蚀湖,如长海上游的园海子和绿海子、藏马龙里海等海子。这些堰塞湖的堰塞物主要来源于冰川堆积作用、生物钙华作用和重力作用。这些堰塞物堰塞河谷,形成九寨沟湖泊的湖盆。他们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一是在第四纪古冰川侵蚀和侧碛、终碛的基础上叠加崩塌、滑坡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长海、五彩池、上季节海。二是由生物钙华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共同堰塞形成,如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等;
三是由生物钙华堰塞形成,如树正群海等;四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下季节海。填充九寨沟湖盆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但不同的湖泊水源补给形式不完全相同,主要有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等补给形式。
湖水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向下游径流、地下入渗漏失。地下水补给和排泄主要通过地下岩溶裂隙、岩溶通道和由断层和向斜构成的汇水构造进行。断层、褶皱走向以及地势高低控制着湖水的补给和排泄,也控制着湖泊的发育方向;
4、地质演化史:地壳运动。
原因:距今约2.3亿年前,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经印支和燕山运动,九寨沟形成大量褶皱和断裂,整个景区上升为陆地。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再次对九寨沟地层造成重要影响,使其再次抬升和发生褶皱断裂,这些褶皱断裂控制了九寨沟的岩溶格局。
到了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冷,九寨沟先后经历了三次冰期,冰川分布广泛,主沟2900米以上均有分布。冰川作用形成的底冰碛、终碛垄在沟谷中形成隔档式微地貌地形骨架,构成了九寨沟海子雏形。冰川消融形成的终碛垄截断了则查洼沟的流水,形成了九寨沟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海,造就了九寨沟水体景观的基本格局。
全新世以来,地壳运动趋于稳定,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雪线退至5000米以上,其下地带以岩溶、重力崩塌、泥石流等地质作用为主,造就和延续着九寨沟独特的层湖叠瀑景观。
5、喀斯特地貌: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岩石构成,地质构造运动,气候降水,生物作用。
原因:九寨沟气温常年低于我国南方地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上游地表有一些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是地表大量钙华沉积,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布等。
九寨沟蒸发作用较强、地下水溢出后压力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增大、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沉积,这种“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
九寨沟内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反复作用下网格状断裂系统十分发育,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较丰沛,森林茂密,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使地下水PH值降低,大大增强了水对岩石的侵蚀能力;生物作用也加快了钙华的沉积;
6、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九寨沟碳酸盐岩的广泛分布和北西向构造的展布是九寨沟水循环的基础,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三水”循环构成了九寨沟水循环的主体,地下喀斯特通道在湖水的补给与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因:长海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子,但它没有地表出水口,长海下方的则查洼沟是一条干谷,仅有少量季节性湖泊。长海的水除一小部分通过海子前端的天然堤坝渗流补给到五彩池,更多的水通过北西向的地下喀斯特通道,向西排泄到日则沟湖泊中。
长海巨大的库容和它对日则沟内海子的补给,起到了一个调节水库的作用,即使枯水年份也以较稳定的补给量使日则沟的海子不至于干涸。
九寨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水量的盈亏根本上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和时空分配状况,从而导致上游直接接受降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化较大,景色随时而异(上下季节海),而由地下水补给的湖泊如五花海水位则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