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由成都市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锦江区融媒体中心、锦江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主办,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学会、成都市锦江区图书馆、成都东门市井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办的第24期菱窠读书会暨“李劼人撰写的春联与收藏的对联”主题活动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李兴辉老师作为嘉宾应邀分享。
“春联”表达“至诚祝愿”
1939年春,为避日机轰炸,李劼人举家迁居成都外东沙河堡。因房屋面临菱角堰,李劼人为自己的茅屋起名为菱窠。从迁居于此直到去世,李劼人每年春节都用朱砂红纸撰写春联,贴在菱窠的门扉上,这成为菱窠当年的特色。从抗战胜利前后的“大地陆沉龙罢战,春江水暖鸭先知”“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到1949年春节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春塘已泛溶溶水,战鼓犹闻砍砍声”,再到三年困难时期的“敢有文章惊天下,莫叫鹅鸭恼比邻”“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花愿长好月愿长圆人愿长寿”,这目前留下的5副春联展现出李劼人的乐观情怀以及对新的一年的“至诚祝愿”。李劼人的女儿李眉回忆:“这副春联,一年一换,它往往浓缩了父亲对过去一年时局的总结和对来年寄予的希望。”
李劼人留下的对联是一笔珍贵的遗产
李劼人逝世后,根据其生前遗愿,亲属将菱窠及历年所藏书籍28225册、宋元明清及近代字画1205件捐赠国家。其中,对联共计244件,作者多为清代川籍及寓川书画家,另有清代名人对联作品6件。林则徐的楷书七言联“虚心何虑同心少,敬事方知处事难”教人如何行事为人,康有为的楷书五言联“春秋多佳日,觞咏有奇怀”教人如何享受自然人生,翁同龢的行书七言联“不能丹青追世好,偶然谈笑得佳篇”谈及艺术创作,左宗棠的篆书七言联“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则警示为官者行事自守方能心安。此外,还有在菱窠制作成楠木匾牌的对联作品,如龚有融的行书五言联“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俞樾的隶书七言联“诗兴似春多丽藻,斋心如水自澄澜”,公孙长子的楷书七言联“冷眼看空游侠传,热肠涌出性情诗”等,内容与艺术都堪称佳作。李劼人收藏并捐赠给国家的对联作品,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显现出李劼人的无私奉献与对成都历史文脉传承的“拳拳之心”。
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
李兴辉老师重点讲解了对联产生的源起与艺术特点。对联产生于骈文及近体诗的对偶句式,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均是对联,讲究平仄交替,讲究抑扬顿挫的音调美。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被文人自谦为“雕虫小技”,实则是一种传统文学体裁,颇为适合现实的需要。昆明大观楼孙髯翁的名联足以与古代文学名篇相媲美而光耀文坛。李老师指出,从李劼人撰写的春联可以看出,其所受传统文化浸润较深,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生动体现。
“李劼人撰写的春联与收藏的对联”主题活动是2024年成都市春节文博活动暨锦江区“春到万家”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旨在传承成都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惠民和书香锦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