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中交一航局致力于海外职工之家建设——在巴新种蘑菇
2024-05-28 15:15:5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杨建国讯)初夏,地处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经过丰沛雨水的滋润,已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哈根城区道路升级改造项目的营地里,潮湿的培育房中,一个个圆柱状的菌包上,长出片片白色的“花朵”,忙着采摘的厨师笑着说道:“改造后的育菇房产出率就是高,晚上又能准备出蘑菇大餐啦。”

  巴新气候炎热,许多国内常见的果蔬在这里却成了稀罕物,如何给大伙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一直是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工会主席闫嘉彬关心的重点问题。有一次,项目部总务吴宝刚去戈罗卡省出差,路边一个硕大的“中国援助”标志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直听闻巴新有关于菌草援助的项目,原来就在这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进了院子,着眼处,七八米高的草本植物林立,工作棚内的机械不停运转,一个个菌包堆积在旁边,宛若一座小山。在菌草援助基地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吴宝刚从当地农户的手中收购了20公斤的新鲜蘑菇,还热心地送给他10个菌包。“在凉爽、潮湿环境下培育,1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鲜的蘑菇。”吴宝刚听着工作人员的叮嘱,心里异常兴奋:“这在巴新可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大伙有口福喽。”

  回到项目部的当天,吴宝刚就安排厨房加了一道菜:青椒炒蘑菇。鲜嫩多汁的蘑菇端上餐桌,不多时便被大伙一扫而空。看到大家对蘑菇分外钟爱,闫嘉彬便让吴宝刚用废旧水槽在仓库里搭建出一个育菇平台,按照菌草基地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定时定量给菌包浇水。时间一天天过去,蘑菇却不见动静,这可急坏了吴宝刚,赶忙通过微信联系菌草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原来,随着旱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项目部育菇的仓库光照充足,透气性差,仅仅给菌包浇水已经达不到蘑菇的生长所需的湿度和温度,导致菌包中的菌丝失去了活性。听完工作人员的解释,吴宝刚不禁叹息,感到十分遗憾。

  适逢新项目开工,闫嘉彬决定前往由当地中资企业实施的同类型项目进行对标交流活动,路上萌生了拜访戈罗卡菌草基地的想法。在这里,闫嘉彬见到了菌草基地的负责人——福建农业大学的林应兴教授,在他的带领下,闫嘉彬参观了育菇的大棚,这里不仅有国内常见的平菇,还有正在试验阶段的木耳、杏鲍菇等。“这些菌包的原材料就是门外那些高耸的菌草,晒干粉碎后装包,就是我们推广育菇技术的菌包啦。”林应兴笑着介绍道:“在一航局修建完高地公路后,道路通行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少外省的农户也来基地学习菌草、蘑菇种植技术,推广的范围越来越广。”临走时,林应兴大方地送给项目部100个菌包,并再次细心地将育菇技术告诉了闫嘉彬。“我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为巴新的民生做贡献,以后也要常联系呀。”两人依依不舍地道。

  菌包带回项目部后,闫嘉彬按照林应兴教授的方法,在厨房后阴凉、潮湿的通道处搭建起一个简单的小棚子,用厚厚的塑料膜覆盖在上方遮挡光线,两侧各留出一个通风口,保证蘑菇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按照10个菌包3公斤水的配比进行培育,10天后,鲜嫩的蘑菇顺利长出。兴奋之余,闫嘉彬决定将50个菌包送给项目部的属地工们,带他们参观项目部的育菇房,将学习到的培育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并向属地工们介绍了戈罗卡中国援巴新菌草基地,号召大家去学习技术,改变生活。

  现如今,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已经实现了“蘑菇自由”,“幸福草”也沿着高地公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一航建设者和菌草援助项目的学者们共同致力于巴新的民生幸福,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