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榕,作家闲墨,在文学与国画中自得其乐。
与杨新榕先生结缘,还是从他与泉州少林寺释理觉法师、闽南古建画家陈山山、书法家吴国琛和佛像画家查显著等几位好友发起的“小山五友”书画展上。这位出生于1967年的新榕先生,首先是位作家,师从于知名散文家蔡飞跃先生,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报告文学为辅,也曾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两本散文集《拾一枚紫叶的情怀》、《丝海听涛》。现为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南天普门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福建省智善慈航书画院院长,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小山书画院院长,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书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丰泽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因为新榕先生的散文大多以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为创作素材,他必须深入生活去了解和挖掘,以求更真实、更丰满、更生动。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街巷,还是乡村古镇,泉州这座海上丝路起点城市的魅力让他激情勃发,文学创作的同时诱发了以另一种文艺形式来表现的欲望。我了解到,新榕先生自小随其父亲“小山书画斋”负责人杨金龙先生学习国画基础,后师从书画家胡思明先生修习水墨山水和花鸟。虽然中断了近三十年,虽然术有专攻,但我们也知道文艺创作的本质是相通的;尽管他不是科班出身,尽管技艺生疏了,但在知名水墨画家陈山山、林捍阳、王闽长,油画家谢文圃,以及诗书画武医兼修的曾国强等一众好友的鼓励与指点下,他的画作从刚开始的生疏到渐入意境,特别是近两年深入乡村采风写生,受浓郁的闽南乡村风情的启发,逐渐从花鸟和山水创作,转向具有鲜明闽南“古早”乡土风情特色的创作上来,与散文创作互为融合。
据了解,新榕先生的创作非常勤奋,文学创作之余,每日必有一画,所谓量变到质变,在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他的技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作品也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收藏,他的国画作品先后被省内外,台湾、港澳地区和菲律宾等地收藏,多次由中国邮政制作限量版纪念邮集和明信片公开发行,国画闽南乡村风情系列之“乡村印象”于2019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国画《泮宫口》于2020年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先后得到泉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神州纪实”专访报道。
艺术追求没有捷径,相信他在长期不断的努力和研习修炼中,将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的前途光明锦绣。(文山)
意画风情居闽南流丽萧雅渡人文——记知名闽南乡土风情画家杨新榕
红砖琉瓦,闽南风情。亭阁小榭,浅门闲院。高低有趣,赏心悦目。透过画家杨新榕先生的独特作品,可以陶冶在闽南风情中。心泊其间,人文醉享!他的民居作品其艺术魅力,如雅风徐来沁人心脾!画中看似是着力描绘一座座房屋,实则深蕴着传统文化元素,借写景而抒情,刻画自然弘扬文化。他的画不仅仅是高雅的艺术作品,也是闽南文化古今永传的载体!
笔法精湛,纵横有度,先生的笔法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他从不刻意求于形神之法,他注重的是内心触物有感的抒发,这种不求为佳反为最佳的笔法,是属于先生的个人风格。作品中的线条简约而不浅薄,一笔画烟火,一笔写清欢,雅俗相映,心笔合一。每落一笔,既会使人敛神屏息。画平静之气,写灵动之神,鳞次栉比的房屋依线而作,因情而成。墙映朝辉,瓦落浅绛,钟灵毓秀,流丽悦目。文化在其笔线中缓缓流动,勾勒流畅,形神具有。没有观察力,没有情绪生,难有这遂心应手的整合穿插。笔下作线,笔迹是心迹,民居非民居,情绪与灵感的表达也!
在色彩的运用上,并非是古拙沉着的一派,而是充分展示了岭南的笔情墨趣,并十分注重色彩的干净爽丽,纤尘不染,丰艳却可以渲染禅韵。色彩有润之质,也有光之感,明暗相映,厚薄复沓,渲染出层次感立体感。过渡自然,亦有对比之鲜明。老屋红,树影绿,写意闽南风情的清新雅趣最感适情切意。这种极有表现力的色彩铺陈,既可以塑造民居的宁静惬意,也可以见证地域文化的勃勃生机。色彩是脉,意象是神,“老家”如此惊艳,全在随类赋彩的超强功夫!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他在民居画的结构上,善作空间的简洁静寂,真实自然,不刻意不故意,真实如此,画既如此。生活中不缺少美的空间,只是缺少塑造空间美的神通。杨新榕先生深谙闽南民居的空间灵秀,写生能力强,对境造意最为拿手。无论是飞檐翘角,还是青瓦门面,或是青苔斑驳的石板小巷、宁静的院落,皆可入画成为空间的主角。远近相须,疏密相符,民居人格化,空间灵魂化,构图合心,空间泊情。画里画外处处洋溢着盎然的诗情画意,使观画者如饮雕花,醉也,忘我也!
意画风情居闽南,流丽萧雅渡人文。杨新榕先生为闽南民居文化找到了最佳的展现通道,观之画之,民族的果然是世界的!寂在无声处,妙音自然来。好画好意象,观赏这些作品自有风摇菡萏的体验。人文佳作,必定触人心扉,总是令人流连忘返!(著名书画评论家田继学2020年7月16日)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