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寓意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它在东方国家,尤其是在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都是最重要的节日。
在东亚国家中,中日韩三国是最重视春节的,三者在春节习俗以及春节的日期和春节的演变过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异同。其中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儒家思想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
虽然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的优越性,让它的影响力传到了相邻的国家,因此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很容易找到与中国相像的文化习俗。
春节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研究春节习俗和春节的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找到国家之间的文化共鸣,也能从中得到了互相的理解,所以下面就以中国和韩国为代表,分析一下两国之间的春节文化。
一、春节在中韩两国的形成过程
春节作为两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节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演变过程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变革,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后才形成了现在成熟的春节文化。
1、中国春节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春节也叫做“年”,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一直流传的一个故事,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四处扰民,但是这个怪兽有几个弱点,怕火、怕响、还怕红色。
所以人们就张贴红对联,燃放烟花炮竹制造响动和火光,这样一来“年”就不敢出现了,于是“过年”这个习俗慢慢地形成了。
虽然现在社会大家一致认为春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可是在古代社会这个春节的日期并非如此。在古代社会中国的春节有着“王者易姓,必改正朔”的说法,也就是说只要皇家改姓,改朝换代了,那么相应的很多东西都要改变,春节也是如此。
我国古代社会最早的部落或者说国家可以追溯到夏,据史料记载夏时期就已经有春节了,日期与现在的一样,以元月为正月。到了商周时期就有所变动,以腊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之后,政策又发生了改变,将十月定为了正月。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沿用了秦始皇的年历,但是汉武帝时期又改用了夏历,也就是定元月为正月,从这以后中国的年历才算是稳定下来,而汉武帝所定的正月初一为中国的春节一直沿用至今。
2、韩国春节的演变过程
韩国的春节虽然没有中国的那么源远流长,但是韩国的春节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在韩国春节又被称为“雪日”,也是开始的意思。
根据《三国志·东夷传》的记载“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名曰东盟。”这里所说的国中大会就是韩国春节的雏形。
在《三国遗事》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元宵亦是方言也,当诗人皆以乡言称之始旦也。”其中所言元宵也是指的春节的意思。
尽管在韩国春节的氛围没有中国这么的隆重,但是春节在韩国的传统节日中的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在韩国人民心中,春节的地位与中国人是无异的。
在韩国春节期间,政府福利也没有中国这么大,在中国年假一般都在一周左右,在韩国“雪日”假期一般为三天。
这是因为在198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韩国废除了一直沿用的农历纪年法,改用了世界纪年法,在1989年以后又完善了福利体系,规定春节假期为三天。
从这以后韩国的春节就成形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中国还是韩国,都是因为受到了同样的价值体系思想的影响,才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长久的历史文化影响所形成的,轻易不可能改变的传统。
二、春节传统习俗中的异同之处
尽管中国和韩国受到同一种文化的影响,但是终究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和价值体系,因此在春节的具体表现上还是会有一定的不同,不过究其本质还是一脉相承的。
1、关于祭拜祖先活动的异同
祭祀是春节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家庭的民族,尤其是重视家族传承的民族,所以说每逢佳节中国人都会想到要去祭祖,一方面是为了告诉相邻家族后继有人,一方面是为了给家族祈福。
祭祖是最传统的春节活动,在《尚书·舜典》中就有过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这里所说的就是每逢元月一日,舜就要去祖庙里面祭祀自己的祖先。
除了祭祀祖先以外,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还要祭祀神明,而且祭祀神明一般都是从春节前几天就开始陆陆续续进行了,在腊月二十四要祭祀灶神,正月初五又要迎财神。
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溜,孟秋祀门,孟冬祀行。”其中所记载的除了春节祭祀活动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祭祀活动,从中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的祭祀不仅是春节期间会有,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祭神活动。
在韩国春节期间也有祭祀的习俗,也是分为祭祀祖先和祭祀神明两种,只不过韩国人把祭祀活动称作是“茶礼”。
而且春节期间祭祀的一般为祖上四代以内的先人,超出四代以上的祭祀活动是十月份才会进行的。
在祭品方面中韩也有不同,中国人多是以鸡鸭鱼肉等作为祭品,而韩国则是年糕等糕点为主,而且韩国在祭祀方面非常的讲究次序,必须是从长子到次子这样的顺序进行。
2、关于奔走拜年活动的异同
祭祀完成以后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了,拜年的寓意是为长辈祈福,希望长辈可以长命百岁,当然拜年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拜年还有另一个传统习惯,那就是拿压岁钱。
所以说拜年演变到现在就变成了恭祝长辈和拿红包这两项,在古代拜年更多的是偏向于前者,主要的内容也是向长辈贺年,给长辈磕头,问候生活等等。
而且在古代拜年一般分为三种不同形式的拜年,一是家中拜年,二是环谒邻里,三是寄送拜帖。
演变到现代社会拜年的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走亲戚拜年,也有礼节性地周围邻居间的拜访,还有表示感恩的拜年活动,最后还有一种是串门形式的拜年。
为了表达对新年新气象的喜庆之情,家中的长辈都会提前准备好红包,等到有晚辈前来拜年的时候就可以把红包递给晚辈,以表示对晚辈的祝福。
在韩国也有类似的拜年活动,在韩国叫做“岁拜”,在《东国岁时记》中有记载“京都俗岁谒家庙行祭日茶礼,访族戚长日岁拜。”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在清晨进行祭祀活动以后,就要去拜访同族亲戚进行拜年活动。
关于拜年的不同点是中国的拜年时长要比韩国的长,在韩国一般是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一,但是在中国也是可以延续到正月十五左右,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延续整个正月都被浓浓的年味围绕。
3、关于春节驱邪纳福的异同
春节驱邪纳福就是一种美好的祝愿,首先驱邪的典故上述有提到,是为了驱赶“年兽”,至于纳福则是民族信仰的体现,纳福的形式是非常多的,说祝福语是纳福,吃饺子也是纳福,贴春联张灯结彩也都是纳福的一种体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守岁和贴福,守岁是指在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等待为零点倒计时,有些地方到了零点还要燃放鞭炮以此来祝愿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贴福也有同样的寓意,而且贴福一定要倒着贴,代表着“福到了”。
除了这些祈福的活动以外,人们还非常重视驱邪,而驱邪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扫卫生,在《清嘉录》中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字日,去庭户尘秽,或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者,俗呼‘打埃尘’”。
在韩国同样也是有驱邪纳福的活动,具体情况和中国的差不多,只不过韩国贴的对联或者是年画更加具有韩国的特色,比如说韩国民间经常把“鸡”和“虎”贴在门上,寓意着祈福纳福。
在韩国的文化中“鸡”和“虎”都是代表阳性的动物,鸡鸣则天亮,寓意着光明。虎乃是万兽之王寓意着百毒不侵,能把猛兽赶跑,所以说在这一点上韩国是有着自己的特色的。
作为一年的结束和一年的开始重叠日子,放松自然也是人们所期待的,因此在春节期间不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有很多的娱乐活动,舞龙舞狮、庙会、掷骰子等等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
所以综上所述春节是一个寓意满满的节日,不仅是为了总结一年的经验和收获,也是为了新一年设定计划的日子。
中国和韩国在春节的具体庆祝上有些许差异,但是其本质意义是同样的,都是美好祝愿的意思,这也是同为受儒家思想影响所形成的两国的共同点,也是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