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的国际奥会委前主席雅克·罗格在今年8月底去世了。就在罗格去世的两个多月前,他还特地写了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是为中国北京一份叫《文明》的杂志在国际奥委会指导下特别推出的《——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撰写的序言。
罗格在这封公开信中,希望体育能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罗格说,“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责任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体育运动及其价值观正是开创这个美好未来的途径。”
罗格写道,体育运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让年轻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领会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价值观,继而塑造他们的内在性格和他们所在的社区。如果年轻人能够在体育赛场上学会相互尊重,那么,他们也会将这种尊重带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封信洋溢着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对青年人从事体育运动的殷殷期待,也饱含着奥林匹克人对弘扬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强烈愿望。
那么,罗格为什么要为《——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作序?这套长卷在奥运历史上占有何种地位?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策划推动者”、《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博士。他告诉记者,双奥之城北京为世界留下了独特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是北京与国际奥委会一道,构建起了奥林匹克文化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近照。受访者供图
推出构建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新京报:罗格先生生前曾多次致信《文明》杂志,你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交往?
娄晓琪:我们之间的交往从2004年开始,实际上,这是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从构思到推动的一个历史过程。东西的文明互鉴和相向而行带来了文明的缘分,以《文明》杂志为代表的北京奥林匹克人,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与国际奥委会一道,致力于奥运百年后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共同思考。以探索奥运会通过体育运动让世界更美好为目的,构建面向未来的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在罗格主席为代表的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在中国北京开始了。
2004年,正值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全球传递,在罗格主席的指导下,《文明》策划并制作了“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1《奥运圣火照北京》,这本特刊在雅典奥运会开幕时由中国代表团送到国际奥委会手中,我们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全新诠释得到罗格和萨马兰奇的一致称赞。
《文明》策划并制作的“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1《奥运圣火照北京》。受访者供图
经国际奥委会全球独家授权,《文明》相继推出《奥林匹克与中国》《奥林匹克与文化》等10本奥运系列珍藏特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罗格代表国际奥委会将其作为第一套“奥林匹克文化读本”,赠送给参会所有成员。罗格称赞说:“这不仅是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人民留下的财富,更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
新京报:此后,罗格先生一直和《文明》杂志有书信来往吧?
娄晓琪:是的。他一直给我们写信,但这不是普通信件,而是代表国际奥委会支持的官方文件。罗格主席经过与《文明》沟通,参与并支持有关面相未来发展的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探索。在我们有重要的关于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研究成果的出版物出版时,他都会代表国际奥委会给我们撰写序言。
《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是奥林匹克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它融入了萨马兰奇、罗格、巴赫3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心血。罗格任职期间,完成了对《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的思考、形成和推出。
《文明》自2001年创刊以来,17年间多次得到国际奥委会全球授权,相继向世界独家发布《第一套国际奥林匹克文化读本》、首发中法英《奥林匹克宣言》,建立世界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及与国际奥委会携手推出《——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文明》目前已跻身国际高端传播平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6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共同认可的合作伙伴。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核?
娄晓琪:现代奥林匹克是由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城市体育和奥运会有机构成的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体系,这些都伴随青年的成长与交往,核心的聚焦呈现形式是奥运会,但最重要的是以前三种方式为代表的广泛参与。将各类单项比赛集中到一起是精彩的呈现,也相当于一种盛典节日。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去探寻这种精彩运动集合形式的本源文化,不是为了“金牌”,而是为了沟通与交往,让民众参与和共享,实现和平与友好。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作用就是激励青年人在经风雨、见世面之后,在困苦与竞争之中健康成长。
《——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将讲述全新的冬奥故事
新京报:《文明》杂志是全世界第一个受权发布《奥林匹克宣言》的期刊,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奥林匹克宣言》?
娄晓琪:1892年11月25日,29岁的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了著名的《奥林匹克宜言》,当时是在法国田径联盟的五周年年会上,顾拜旦是法国田径联盟会的秘书长,发表了长篇演讲,探讨了国际政治、国际社会,法国特别是欧洲、美国的发展状态,以及体育、学校教育这些问题,为了缓解国际矛盾、促进和平友好交往,最后他向人们呼吁共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一个伟大的事业。他向世界宣告:“请支持我们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宣言》所经历的历程就是人类奥林匹克发展的历程。《奥林匹克宣言》第一次全面阐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宣言》手稿未能公开刊登,并在他1937年去世后不知去向,幸而被法国外交分析专家弗朗索瓦·达马侯爵最终觅得,他也成为了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传播的唯一权利人。
2008年,我主持起草了“人文奥运规划及体系”,明确提出以人文奥运的概念开启构建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设想。当时,我们提出“人文奥运规划及体系“,不仅要展示历史上近百年相关国家的奥林匹克文化,更要重点挖掘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精髓,特别是当代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内容。《奥林匹克宣言》在中国发布,也正是因为人文奥运的理念及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构建。奥运会就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盛会,人文概念是奥林匹克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基础。
2008年,“人文奥运规划及体系”起草之后,我们还推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系列文化读本,并被国家奥委会确认为世界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套文化读本,赠送给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读本里概涵了古代体育、科技、历史等内容,也包括2004年出版的《奥运圣火照北京》。北京奥运会上,罗格代表国际奥委会将《文明》“新北京·新奥运”特刊作为珍贵的“奥运礼物”送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所有代表团,并称赞《文明》杂志为奥林匹克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实,这是国际奥委会参与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中国北京留给世界的珍贵的奥运遗产。
2008年1月1日,《文明》杂志从当时申请首发《奥林匹克宣言》的10多个国家的众多媒体机构中脱颖而出,经达马侯爵和国际奥委会的一致同意和授权,《文明》杂志获得《奥林匹克宣言》首发权,并用法、中、英三种文字首次全文发表该宣言。
《文明》杂志用法、中、英三种文字首次全文发表《奥林匹克宣言》。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刚刚说到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北京是如何参与构建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
娄晓琪:国际奥委会明确强调了奥林匹克文化的起点与中心在北京,国际奥委会也在与北京共同构建形成最初的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中国在奥林匹克文化发展中注入了重要力量,经国际奥委会同意,《文明》杂志社、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联合有关机构共同推出《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2012年和2016年,《文明》杂志先后推出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它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它的形成、探索与实践过程具有历史意义和独特的奥林匹克发展历史价值,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初级形态,奠定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起点,也是奥林匹克文化发展的重要纽带。
2013年6月,在罗格主席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最后的日子,经过与《文明》共同探讨与构架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他提出提前为《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作序,其序言的题目为《向世界展示奥林匹克文化之美》。他提到: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一场汇聚全世界最优秀运动员和平竞争的盛会,是一场融运动、教育、文化的盛会,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文化价值和体育精神的盛会,是一场由全世界青年人,不分肤色,不论国度,不分性别,不论贵贱,共同参与和分享的盛会。这些全部都是奥林匹克精神核心价值的体现。超越竞赛本身,奥运会还唤醒了全世界青年人心中的梦想与灵感。他们通过体育运动,传达让世界更加和平的美好愿望。这就是罗格主席留给奥运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奥运会是什么”的定义。
新京报:罗格致信的《——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会重点发布哪些内容?未来,《文明》还会在哪些方面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
娄晓琪:2020年12月9日,《文明》杂志启动《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主题内容策划活动,主要围绕长城脚下的“春节与冬奥”,讲述全新的冬奥故事。
此外,我们知道,每一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纪念物,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最重要的标志物就是奥林匹克宣言广场。2012年6月23日,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授权下,全世界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成。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也是奥运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它也是证明北京作为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中心的重要标志。
未来,在那里还将陆续建造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雕像广场,让奥林匹克宣言广场成为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中心。
致力全球高端文化传播,《文明》已成为深受国际认可的中国文化传播平台
新京报:《文明》杂志作为重要的国际传播平台,近年来还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娄晓琪:《文明》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国际传播现象。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曾评价,《文明》非常注重从社会文明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去阐释世界,人文内涵很厚重,揭示问题很深刻。
2015年,由《文明》推出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世界遗产》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大会唯一指定的文化读本。200个国家约2000名代表,这个世界最高文化会议70年来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以一个国家为主题的文化读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阐述了选择《文明》的理由:《文明》内容丰富、易于阅读和传播,很好展示了中国保护世界遗产的成果,以及中国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所形成的辉煌文明成就。同时,为各国传播本国世界遗产提供了重要参照模式。
2016年,《文明》特别策划推出《中美人文交流》特刊,成为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唯一读本,开创两国交流对话传播和国际公共外交的新范式。这期特刊引人入胜,人文视角尤其易于国外受众理解。
《文明》是国际前沿智库型传播平台,我们致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文明对话,促进国家间民心相通,助力中华文化全球高端传播。10余个国家的首脑、20多个国际机构及城市政要、60余个国家的大使都曾为《文明》撰稿、致信或致函。《文明》已成为深受国际认可的中国文化传播平台,是展示可爱中国和魅力北京的国际化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