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红楼梦:潇湘馆的文化底蕴有多深?4种文化,每一种都很特别
2021-10-03 14:42:1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导读:大观园分房子,林黛玉选择了潇湘馆。有人认为是出自于贾元春的原因,有凤来仪的潇湘馆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人认为是潇湘馆的翠竹,适合林黛玉的品行;有人认为潇湘馆与宝玉的怡红院比较近,两人不愿意隔得太远……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应是潇湘馆的文化底蕴太深。

 
1.潇湘馆包含着精舍文化
 
精舍文化本质是一种建筑文化。大观园竣工后,贾政带人前去参观,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精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精舍起初是僧人的讲道场所,后来成为僧人长住的地方,精舍一般很精緻、规模不大,是虔诚、少数信者聚集之地。佛陀时代称寺为“精舍”,如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是最早的佛教寺院。起初,精舍大都建在城外幽静的林地,也称“兰若”,即寂静处;又称“伽蓝”,其后逐步设置佛像,就像佛寺了。
 
林黛玉自然不是僧人,但是她却是信佛的。贾宝玉受了马道婆的妖法之后,昏死几天,后被一僧一道救醒。林黛玉当众说出了“阿密陀佛”。薛宝钗还笑话说佛祖不仅管治病,还要管姻缘。
 
由此可知,林黛玉是信佛教文化。而精舍传递的就是“精舍”文化。
 
2.潇湘馆包含着种竹林文化
 
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竹林文化并不陌生。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把文人的风骨与竹林的君子气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世不可医……"。
 
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些诗文将竹子形态特征凝结成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而这一切恰恰如林黛玉的秉性。
 
大家搬进大观园之前,贾宝玉问林黛玉选住何处,林黛玉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林黛玉所说,透露出潇湘馆的环境,以及环境背后的竹林文化。
 
3.潇湘馆包含着苔藓文化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参观,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竹林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只顾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一跤跌倒。众人哈哈笑了起来。
 
青苔色泽翠绿,茎细如丝,可如毛发一样附着在山石、水池、屋瓦、颓墙、湿地等阴暗潮湿、人迹罕至之处,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
 
潇湘馆里的青苔,让人想到袁枚写的名篇《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林黛玉寄居在贾府里,因为敏感、孤傲和清高,来往的人很少,所以在潇湘馆外才会有青苔。尽管如此,她的内心却是火热的,虽然身处荣国府,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但是她仍如青苔一样,青春自来,牡丹花开。
 
4.潇湘馆包含着书房文化
 
贾政带人参观潇湘馆,看完之后,忍不住赞叹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刘姥姥在林黛玉的屋里,看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潇湘馆整体布局像书房,林黛玉又将书籍装满房间,使其比男人上等的书房还要好。在这个书房里,林黛玉教会了香菱学诗,写下了《帷帕三绝》《五美吟》等名篇,涵养了林黛玉的精神。
 
潇湘馆除了包含精舍文化、竹林文化、苔藓文化、书房文化之外,还有女性文化、色彩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林黛玉的生命状态、生活追求相契合,所以林黛玉才会选择潇湘馆,而潇湘馆也成全了林黛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