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直指人心的时代面孔:北京保利呈现中国肖像的多元样貌
2021-11-22 15:32:0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作为绘画史上最古老的题材,千百年来,几乎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会试图通过对人的面孔以及身体形态的描绘来向外界展现可能被捕捉到的丰富的内心情感或是生活经历。

 
在照相机尚未出现的年代,一幅精美的肖像画作也许是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而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戴着美颜滤镜的面具的时代,一幅杰出的肖像画不但能呈现人物的外表,更能窥探其灵魂。
 
在中国当代艺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里,肖像画也早已成为一座里程碑,在每个转折节点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融汇东西艺术精神,走出了一条别开生面中国肖像之路。
 
本季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拍卖,带来曾梵志、何多苓、罗中立、张晓刚、庞茂琨、张恩利、毛焰、刘小东、尹朝阳、宋琨、韦嘉、陈飞、陈可、彭斯、郝量等中国当代画家的佳作,让我们从诸位名家的作品,看看肖像画这棵老树如何在中国当代艺术上开出新花。
 
B90s7NvC2bYX1tW4L7FKPWj4ngWJMuwlaVTTa0TD.jpg
 
曾梵志《智者》(双联作)
 
布面油画2012年400 x 200 cm x 2
 
出版:
 
《曾梵志:卢浮宫计划》P56曾梵志工作室2014年版
 
《CHINA8》P201 WIENAND 2015年版
 
《曾梵志:散步》有图版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曾梵志》中文版P252 Skira出版社2019年版
 
《曾梵志》英文版P32&P654 Skira出版社2019年版
 
展览:
 
2012年曾梵志个展高古轩画廊/伦敦
 
2015年CHINA8 MKM库伯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杜伊斯堡/德国
 
2016年曾梵志:散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8,000,000-16,000,000
 
说起曾梵志,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他名满天下的“面具”系列画作,那些戴着面具,着装华丽的人正是90年代身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里的中国人的真实状态。
 
而在千禧年后,曾梵志在“面具”基础上自我突破,在多次尝试后最终找到此后十余年的新方向——“乱笔”系列。
 
sntMVoxb6bhI2vOwxRRAtyVhmkUbFPtQ8MM2hzuf.jpg
 
曾梵志在《祈祷》和《智者》作品前
 
“乱笔”系列其中一组作品,是以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为灵感的巨幅油画。曾梵志将古典大师的名作进行拆解、放大与重组,再用“乱笔”线条对新生图像“拆解—重组—破坏”,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
 
本次将上拍的《智者》及《祈祷》,灵感均源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素描杰作。
 
vtXI4HGHYFbvbxr1eoWwNlBdTsBvfRD9bHN4e2D8.jpg
 
曾梵志与《智者》
 
在丢勒的作品《九十三岁老人像》中,老者的胡须是刻画的重点,相比之下,曾梵志笔下的《智者》则以凌厉的粗笔涂上厚厚的颜料,用细长稀薄的奶油色笔绘出漩涡式的线条,体现出胡须在画布上行走的微妙变化,再加之细瘦的黑色线条和白色、红色笔触,对丢勒细致复杂的画面和精准纤细的笔触进行了大胆的全新演绎。
 
老人双眼紧闭着的,似乎完全沉浸于冥想之中,而遍布于其上的漫天藤蔓恰好绝妙地暗示出此时此刻人物内心无限丰富又无限复杂的思维与精神世界。
 
Mrj7x3PokKVUcZ3thrfpzzhT7Mpjr3oHvjq2nvOi.jpg
 
曾梵志《祈祷》(双联作)
 
布面油画2012年400 x 200 cm x 2
 
出版:
 
《曾梵志》有图版高古轩画廊2012年版
 
《曾梵志:散步》有图版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曾梵志》中文版P252 Skira出版社2019年版
 
《曾梵志》英文版P32&P654 Skira出版社2019年版
 
展览:
 
2012年曾梵志个展高古轩画廊/伦敦
 
2016年曾梵志:散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8,000,000-16,000,000
 
在丢勒一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当属《祈祷之手》。在原作《祈祷之手》中,画家在灰色的背景上只画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双手微微合拢并伸向天空,虽不似少女之手的柔媚却饱含着奉献之美,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而在曾梵志的笔下,刻画精微的《祈祷之手》原作被陡然放大至400×400cm的超大画幅上。体量的巨大变化,令原始图像超越了宗教祈祷的表征意义。
 
jlE8VZiiryV1JzmnOSUQ366YO4xqHDnQsaeZjOLM.png
 
曾梵志个展中的《祈祷》
 
与此同时,极具质感的厚涂颜料还生动地呈现出肉身衰老时的微妙变化(如皮肤的暗淡、肌肉的松弛等),虽是脱胎于大师原作,但仍极具新鲜感与视觉冲击。此外,画面左侧出现的三个发光的蜡烛,又暗指另一位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蜡光”系列。
 
在最终完成的画面中,手、蜡烛与“乱笔”线条之间构成了难以言喻的动态平衡。蜡烛的圣洁与坚忍,手的沧桑与虔诚和线条的干扰与破坏,形成了全新的艺术内涵,似乎喻示着信仰者在当代的真实困境——蜡烛点燃并维持着信念之光坚定不移;心灵的祈祷姿态藉着手来表达;混乱、繁复、躁动的线条隐喻着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与精神困境。
 
3hsLJfW1i2b8aXvvhbxrnBNE9hzjhaVinR5kBtR9.jpg
 
曾梵志《人,竹子》
 
布面油画2005年200×150 cm
 
出版:
 
《周春芽、曾梵志、季大纯》P60-61北京龙人艺术2006年版
 
《新界面3搜索未来》P103红桥画廊2007年版
 
展览:
 
2006年周春芽、曾梵志、季大纯龙人画廊/北京
 
2007年新界面3搜索未来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在肖像领域,曾梵志的建树颇丰,除了名满天下的“面具”,他也不断在寻且探索“面具之后”的真正人性。为此,他也创作了一批脱下面具的“肖像”系列,呈现觉醒般的思维转向。摘下面具,决心以本我面对社会,需要无比勇气。到底人生在世,应该如何安身立命?2005年作品《竹子.人》中的主角试图从传统中寻找答案。
 
FF37cqBsfoO5kza07DUR3b7wKp7ZA3W8gtNMYVml.png
 
《人,竹子》(局部)与元李衎《双钩竹图轴》(局部)
 
全幅构图简洁明快,画中人物不再华衣美服,专注地凝望着眼前的竹子和石头。竹与石连结中国艺术“以物明志”的传统。文人以竹的物理特性,赋予它拟人化的性格,坚韧不屈正好符合文人追求的君子品格。曾梵志将竹石这一文人画题材融入当代语境中,既是扎根传统的自我观照,也意味笔下人物从以往被动扮演别人期许的角色,走向建构自我价值观的大道。
 
更有趣的是,曾梵志对人物结构的处理也不再完整,头部笔触模糊,腿部以下也渐渐虚化。主体一方面逐步浮现,一方面又似消散如烟,发展出一种近乎中国禅宗的减笔写意风格。瞬间消逝的视觉印象,渗透对人生消逝、变幻无常的感伤情绪。《竹子.人》别具诗意的氛围,让观画的人有足够空间体会个中深意,如画中人般寻找自我的精神归宿,不至迷失于时代洪流中。
 
st10srrg23XEZwuayX8IFqyDMWq0SN3HFmKrrPgm.jpg
 
何多苓《兔子森林》
 
布面油画2010-2011年200 x 150 cm
 
出版:
 
《无法缺席——2011文轩美术馆开关展》P87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士者如斯:何多苓》P214-215领升艺术机构2011年版
 
《中国油画名家·何多苓》P115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油画五百年V》P924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展览:
 
2011年无法缺席——2011文轩美术馆开馆展文轩美术馆/成都
 
2011年士者如斯:何多苓上海美术馆/上海
 
2011年士者如斯:何多苓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8年山光水气——何多苓个展西安美术馆/西安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3,000,000-4,000,000
 
作为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的旗帜,何多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和连环画《雪雁》等作品享有盛誉,他所塑造的优雅的人物形象也使他成为“伤痕美术”的杰出代表。
 
但在近十几年,随着创作探索的日渐深入,何多苓的绘画也变得更海纳百川,随心所欲。在艺术上他“企图熔巴洛克式的纪念碑性、抽象艺术的超验性、十九世纪末西方艺术的神秘与优雅于一炉,重建具有古典的庄重、现代的惶恐与浪漫主义激情的艺术”与此同时,他亦极为重视吸收中国中文人绘画传统的写意精神与书写性。这种东西方绘画观念与技艺的交汇,在其2010年以创作的“兔子”系列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uGN6J84uyAwKQHLaf2sEIWegjXam437azCgeiJXc.jpg
 
《兔子森林》局部
 
创作于2010-2011年的《兔子森林》是“兔子”系列的开篇之作,精灵般的少女在生机盎然的幽静山林间驻足凝视,头上的兔子耳朵给予人一种奇异的荒诞感,又暗示了某种情色意味,而正是这种荒诞感为作品提供了多重解读的可能,令画面具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多义性与张力。
 
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淡泊而空灵的独特氛围,与中国传统绘画所强调的“传神”意境达到了高度的暗合。相较于早期作品的伤怀,何多苓的“兔子”将隐喻、唯美和抒情的绘画风格推向了全新的层次,从而达致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内在真实与自由。
 
IMHPsUjkoUTBHheBvXcETMulYPJkPavH7dJyGNcU.jpg
 
罗中立《梳》
 
布面油画1995年93×118cm
 
出版:
 
《中国当代名家罗中立》P206-207&P258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1,400,000-1,800,000
 
DeM2Beu12i1avH6iBACfAyzoEBO4fN63NJvJznAR.jpg
 
张晓刚《男孩2号》
 
布面油画2012年60×50cm
 
出版:
 
《发光体2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P6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1981-2014》第三册P835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展览:
 
2012-2013年北京之声:张晓刚佩斯北京/北京
 
2014年ZHANG XIAOGANG,Memory+ing大邱美术馆/大邱/韩国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800,000-1,200,000
 
张晓刚的艺术经历与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特殊案例,同时也代表了一位杰出艺术家在其所处时代中的价值立场。他的创作一直围绕历史、记忆以及当下的追索而展开,并以老照片的样子呈现在观众面前。
 
《男孩2号》与《女孩2号》均创作于2012年,从图像元素以及画面题旨来看,延续“血缘-大家庭”、“失忆与记忆”系列,但却又有着玛格丽特式的非理性和基里科式的神秘色彩。
 
男孩身处灰褐色的背景中,身着绿色毛衫和白色衬衣的男孩,头微微仰起,眼神凝滞,他脸上的那块光斑,更让整幅作品如同在梦境中一般。女孩的描绘一脉相承,但面部表情明显更加生动,面容青涩稚嫩,右手举起,充满了感情和言说的欲望。
 
gRJUp5iZ2UCRSuAqJz2xhAndGRFRGWhKe2jZZJaa.jpg
 
张晓刚《女孩2号》
 
布面油画2012年60×50cm
 
出版:
 
《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1981—2014》第三册P834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展览:
 
2012-2013年北京之声:张晓刚佩斯北京/北京
 
2014年ZHANG XIAOGANG,Memory+ing大邱美术馆/大邱/韩国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800,000-1,200,000
 
没有任何遮蔽与迂回,观者与画中人物四目相接,这种由视觉到心理的袒露与碰撞最终带来了一种含蓄而令人动容的精神张力。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张晓刚的作品突破了摄影主义的不动声色,充满了一种深切的人文精神。
 
fMWBXwIcjTRslR6K6znD7nKrEKbzBTDVNTIQKN1d.jpg
 
庞茂琨《游离者之一》
 
布面油画2004年作185×140cm
 
出版: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P165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艺术当代》第2期艺术当代杂志社2006年版
 
《当代美术家》封四2006年第3期(总第42期)
 
《人民艺术》P39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庞茂琨》P181-182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展览:
 
2005年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2006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NMkhxPVSpaLVi4GU6npFK5feKTyzOudV4yFjNrkj.jpg
 
张恩利《吸烟者》
 
布面油画1997年170 x 150 cm
 
出版:
 
《艺术界》P70艺术界杂志社1999年05期
 
《张恩利》P15香格纳画廊2000年版
 
展览:
 
2000年舞蹈──张恩利香格纳画廊/上海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4,200,000-5,200,000
 
在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中,张恩利尤为热衷于观察周遭的平凡人物及日常生活,以阴郁的底色和激越的笔触描绘了沸腾发展的时代浪潮裹挟下血肉流动的社会图景。张恩利早期绘画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又被上海的市井文化所触动,二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其眼中的外在环境。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刺激人们对物质金钱的追逐,社会被荒诞和紧张的氛围笼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恩利选择了反向思考,在作品中揭露社会底层人物的困顿和压抑,同时也是他个人生活景况的真实写照。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粗放,画面色彩凝重,每一个笔触都暗含着隐晦的暴力和躁动不安。
 
yq38SLxTgdxycgvpG9KAzOatLPeaEeahkClJ2NzK.jpg
 
《吸烟者》局部
 
绘于1997年的《吸烟者》正是张恩利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中的抽烟的人矗立在黑如暗夜的背景中,拿着打火机正点着烟,火光照映出手和脸部的红色。借助表现主义的笔法,晦暗的画布与红色呈现的强烈反差彷佛是压抑情绪的唯一出口,表现出这一时期平民阶层的躁动不安,充斥着蒙克式的吶喊。常规的审美方式在这件作品面前失效了,张恩利从现实的边缘突围,并从纷乱嘈杂的物质表象直指纯粹而凝重的灵魂空间。
 
7TuCSm0Ib6hPtMR1R7A6uvUfmCf4fvpMOehk24Xz.jpg
 
毛焰《埃尔‧格列柯》
 
布面油画2013年75 x 55 cm
 
出版:
 
《皮肤的文体:毛焰》P47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4年版
 
展览:
 
2014年皮肤的文体——何多苓毛焰双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2018年毛焰韩东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1,000,000-1,500,000
 
毛焰是中国当代绘画中隐士一般的天才人物。当装置、观念、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架上绘画艺术时,他仍然执意探索他的肖像画创作,并以超群的绘画天赋将这一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画出了中国水墨的意趣。
 
肖像对他来说,从来就不只是一种绘画题材,也不仅仅作为观看的对象,而是他自己生活与精神的写照,甚至是一种镜像式的存在,反照出当代都市生活的荒原之上每一颗赤裸灵魂的孤独和压抑。
 
创作于2013年的《埃尔·格列柯》描绘了西班牙古典绘画的开拓者,大画家——格列柯(EL GRECO)。画家采用了四分之三侧脸的经典视角,在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下人物的半身像几乎撑满整个画面,人物眼神尖锐敏感的望向画外,成为画面观照的视觉中心。
 
XRIujmtst5r0lhS0IUNDAYHJYNUVNvWIEY41byQ2.jpg
 
毛焰《男子肖像》
 
布面油画2012年作110×75cm
 
出版:
 
《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暨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品集油画》有图版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展览:
 
2012年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年中国艺术大展芭比肯艺术中心/伦敦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 1,300,000-1,800,000
 
对于毛焰而言,人物外在躯体的真实再现,并非为他所追求的创作,他更在乎画面所传递的精神性。画家以充满速度与流动性笔触,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在灰色背景烘托下面孔更跃然于眼前,仿佛每一个小笔触都是一个神经末梢,在一明一暗的斑驳中流露出不安、疑虑。
 
作为一个画家对另一个画家,一个天才对另一个天才的理解与想象,在毛焰的创作过程中,某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汇似乎已被无声地凝结于画布之上。
 
iaITVRGhFJ9lAfZg25ZMVldR8lBP7rwatLD7WAqK.jpg
 
刘小东《男男女女》
 
纸本丙烯2006年作150×500cm
 
出版:
 
《中国制造:来自Estella的收藏》封面路易斯安那博物馆2007年版
 
《刘小东全方位》P508—509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
 
展览:
 
2007年中国制造:来自Estella的收藏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汉勒贝克/丹麦
 
2007年中国制造:来自Estella的收藏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以色列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800,000-1,200,000
 
作为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的旗手,刘小东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他身处的时代。他接受学院式的写实训练,却不自困围城,笔触挥洒自豪,对低下阶层的人特别关注及情感,并将之扩展到民族层面。
 
刘小东纪实但不写实,却比写实更写实,其巨细无遗处不在对细节的工匠式处理,而是在生活瞬间场景的捕捉,把中国人凡尘肉体上的流光剪影呈现出来,同时让时代凝固在他的笔触之间。
 
创作于2006年的《男男女女》在长达五米的画面上横躺着五男三女,他们半裸或全裸,中间以衣物隔开,具有很强的叙事感。画面人物的身份性并不明晰,男性或为下工休息中的民工,女性或为对身体不以为然的小姐,作者注重的不是人物的具体所指,画面整体有一种电影般的感觉和戏剧化的效果。
 
刘小东在画中打破了传统写实绘画的空间结构和透视法则,引入了电影中的定格画面的方式,即叙述中途被打断,即兴插入其他内容,跳脱出既有的情节,再回到原有的叙述轨迹,由此营造出电影般的场景转换感和戏剧化的效果。
 
QpH3PkKETSQq5qd4Ngxx8bnL6HzuYApUpeP7SG0X.jpg
 
尹朝阳《青春系列:影子》
 
布面油画1995-2005年100×80cm
 
出版:
 
《尹朝阳访谈录》P281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11年版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估价:RMB:400,000-800,000
 
xsMBFFTPGSlRlZWgDXhnofRp1sQp0l4JgSOjXZ2y.jpg
 
宋琨《踏浪》
 
布面油画2016年235×180cm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中国新绘画夜场
 
估价:RMB:1,200,000-1,800,000
 
七十年代出生的宋琨,师从刘小东,但与其师的尖锐社会视角不同,她的创作大多却围绕社会主流之外的亚文化而展开。她最喜欢及最擅长的题材是人的形象,尤其是处于各种各样状态的女性身体。
 
但在宋琨轻逸的透明画法的演绎下,这些女性却大都是超越或疏离现实的身体、幻化的身体、赛博格身体、关节玩偶化的身体……宋琨通过身体形象所呈现的是一种神话/科幻双重仪式的性感,以及在形象、造型与涂绘中迅疾而确切的感性。
 
jUKECSgcNU0xOFHUCJDZYCSjQM2WXiSwAIlF8NvM.jpg
 
《踏浪》局部
 
创作于2016年的作品《踏浪》充分展现出宋琨以上艺术视角,画中身形巨大的少女正低头全神凝视着脚下的海浪和如净土山水的礁石,,氤氲空气以云雾的方式萦绕、弥漫于整个画面,作为背景呈现出水蓝色的空灵,下方被淹没于海浪之下的山水之境如早些年创作的净土风景,聚焦于泛灵之境的空无与宁静。
 
宋琨喜欢无常的意象,比如海浪、比如透明。在《踏浪》中凸显了身体本身的自主性,同时她还连接着人与物,情感与理性秩序,欲望与冷静、肉与骨、生与死,如同她为这些形象所取的名:“泛灵族”。
 
miITzdC8mNxXLAri7eSYFFUcsoa2OsbO9T3O9eSs.jpg
 
宋琨《松树下》
 
布面油画2014年44.5×59.5cm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
 
估价:RMB:100,000-200,000
 
dOkP6ISS3Py1FyOnu9dnHD5LkkR5KW03DxcA5eGY.jpg
 
韦嘉《幽明微岸I》
 
布面丙烯2011年250×190cm
 
出版:
 
《幽明微岸》P15星空间2011年版
 
《屋漏痕——形式的承载》P55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展览:
 
2011年幽明微岸——韦嘉个展星空间/北京
 
2012年屋漏痕——形式的承载浙江美术馆/杭州
 
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
 
估价:RMB:480,000-680,000
 
bK0NNZsptxEAehuJaSODPwjiY0wUJ6WULUHZ2tKw.jpg
 
陈飞《献给那些我爱的人——致丸尾末广》
 
布面丙烯2010年60×50cm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中国新绘画夜场
 
估价:RMB:700,000-1,000,000
 
作为80后艺术家中备受瞩目的代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学习经历赋予了陈飞异乎寻常的观察方式与美学风格。他的创作紧紧围绕着个人生活经验,从周遭生活取材,将本人、模特、女友和宠物等作为画面主角,以诡谲的想象力和独有的诙谐理念探讨着生死、暴力、两性等人生命题。
 
《献给那些我爱的人——致丸尾末广》创作于2010年,是是陈飞特别为自己所推崇的日本暴力美学代表人物、异派漫画家丸尾末广的一首诗而作,以此向丸尾致敬。在这件作品中,他将丸尾的代表作《少女椿》的封面进行了重新演绎,短发的少女椿变成了长发的女子,那是陈飞作品中最经典的女主角。
 
gZ2Ge5ebCvWnVlzczVh4LcmXLzhvhIvkcBS1GsHE.jpg
 
日本漫画家丸尾末广最为经典的暗黑少女形象“少女椿”
 
该作品整体华丽而具有复古情节,而其艳丽的平涂色彩将陈飞一贯的“超平”特质,而其昭和时代的规整情绪又与陈飞的平涂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和谐”感,颇显陈飞一贯的“孩童般的邪恶感”。
 
uv9KDFj0BfqO6DrET7R8CvrhTlNmPGmgK8UH9U80.jpg
 
陈可《思维的重量》
 
布面丙烯2005年100×100cm
 
出版:
 
《新界面艺术》P58刘海粟美术馆2006年版
 
展览:
 
2006年新界面——UP新一代登陆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中国新绘画夜场
 
估价:RMB:700,000-1,000,000
 
6NvVPuBvxRFjqPcRB44wIOXxYbwnbokl1AiXMKZm.jpg
 
彭斯《匿名的肖像十一》
 
布面油画2020年50×40cm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中国新绘画夜场
 
估价:RMB:120,000-180,000
 
DuzYh0g64pVpwJIhd0aLcEBMKAwKJO9JErIbZ9Cd.jpg
 
郝量《卡夫卡-K》
 
绢本彩墨25×35cm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中国新绘画夜场
 
估价:RMB:200,000-400,000
 
作为中国年轻水墨艺术家的代表,郝量的艺术始终植根于中国文脉,既汲取古人精粹而又另辟蹊径,将三矾五染的传统工艺技巧,卷轴画的独特叙事性以及西画中的透视法则和解剖知识融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冷峻、精确,凝聚了丰富想象力和隐喻、象征含义的全新绘画风格。
 
《卡夫卡-K》属于郝量的“用中国方法画西方人”的系列。K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中的主人公。在故事中,K应聘至城堡当土地测量员,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城堡,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最终费尽周折,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城堡在卡夫卡笔下是威权和官僚主义的象征,此作中以一个呈封闭结构的三角形和深蓝冷色调渲染出城堡的逼仄、压抑的氛围,形只影单、失魂落魄的K是无尽黑夜中的幽灵和局外人,既无法融入也无法逃离。
 
De1cYIL3IJX0YE1483qtHHMg2KF2PHgUW8YKbcHu.jpg
 
《卡夫卡-K》局部
 
画中人物取正面直视观者的角度,面部细节逼真、惟妙惟肖,有明代肖像画遗风,同时艺术家又融入了心理性刻画,在禁锢人性的堡垒中,K一身西装革履亦不能掩饰眼神的落寞,令观者感同身受,直逼心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