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知道,少数人了解”,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大众对李子柒的认识,应该是准确的。在李子柒身上,“农村姑娘”“短视频创造者”“美食”“田园生活”“资本”等等标签,这些标签对某些人来说是幸运的、是向往的,或者说是正在追求的东西。标签化意味着固化,固化着对一个人的看法,用固化的眼光去审视,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人都是不幸的,但是谁能够撕下呢?
李子柒从一个农村小姑娘,走到聚光灯下,得到一些赞许,头衔,我们对于李子柒的成功是欣慰的,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希望,一个敢做梦干、做成了梦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90、00后的未来.毕竟,每个农村的孩子靠奋斗难免会半路夭折,我们先为李子柒鼓掌吧。
一、李子柒何许人也?
李家有女初长成,其名为“子柒”取名李子柒。原本姓李,名佳佳,唤名李佳佳,1990年出生,四川绵阳人北川人也。
四川,在中国文化史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西南的一个盆地,巴文化、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秦汉到近、现代巴、蜀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张木式、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许多文化领域,诸如汉赋、唐诗、宋词、巴学、蜀学、史学、道教、天文、易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与齐鲁的儒学、三晋的法学、荆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祖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自古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交往,巴蜀文化影响了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
四川绵阳,立绵山之南,饮嘉陵之水,自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和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乡。揭开尘封的唐风宋韵,翻开泛黄的书籍,让我们去追寻四川绵阳那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今天,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宋代诗人唐庚对绵阳不惜溢美之词,写下了《芙蓉溪即事》: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溪上春酣酣。
二南变尽鲁叟笔,七国破后邹轲谈。
人间三月春风好,芙蓉溪上迹如扫。
周家盛处伯麦枯,汉室隆时贾生老。
如今读来令人神往。巴蜀文化更是孕育了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我们翻开炙手可热的唐诗宋词,用李子柒的老乡李白的诗句来表达对李子柒的概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注定四川人不甘落后,绵阳人不甘落后,李子柒不甘落后。
二、李子柒种豆南山,中国人归园田居
某个盛夏的午后,魏文帝酒足饭饱,在一大堆宫女羽扇的伺候下正与妃子们调笑。忽然,两个妃子的争论吸引了文帝慵懒的注意力。一个妃子笑话另一个肤色黝黑,说你这般面皮连傅粉何郎都不如。另一个立刻反驳,何晏面色皎然,有谁知是否着了厚粉。文帝陡然一振,说爱妃们不要着急,何晏是否着粉片刻便知。于是,召令下,宣何晏进宫,并赐热汤饼(面条)一碗。何晏汤饼吃完,大汗淋漓,他用大红衣衫擦了擦脸,却没有一点白粉擦下来,依旧面容皎然,文帝叹服。
像何晏这样“重仪态美姿容”的男子,在魏晋时代大有人在。“士大夫手持粉白,口习清言,绰约嫣然,动相夸许”,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病态的娘娘腔。诗人曹植也喜欢傅粉,“呼常从取水自早讫,傅粉”。除了傅粉,士大夫们还喜欢薰香,扮男为女。裴令公(叔则),便打扮得如“玉人一般”。王羲之也爱打扮,时人赞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可就是这么一位大腕,也曾被一个叫做杜弘治的男子所倾倒,惊叹曰:“此公面若凝脂,眼如点漆,真神仙中人也。”美男子潘岳会摆姿态,神情又可爱,年轻时出游洛阳道中,妇女见之围观,并投以佳果。他与另一个美男子夏侯湛喜欢携手同游,时人称之为“连璧”。
这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士大夫们,只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部分。和现在的时尚一样,华丽存在的同时,叛逆也随之而来。魏晋时代也有以秽不堪目的做法来表达自己的“风度”的,如晋王平子,胡母彦国二人,一为荆州刺史,一为湘州刺史,身份显贵,却喜欢光屁股喝酒,以为放达。你要是在那个时候不小心走错了门,看到这样一伙人:披头散发,赤身裸体,像狐狸那样蹲着,像牛一样喝酒,像强盗一样吃东西,客人进来可以称呼他们为奴,他们则称呼客人为狗……你别以为是进了疯人院,这帮人可是学士雅人呢!大佬级的半仙葛洪称他们“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可他还是“论”了,并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记载,让后人也知道了很久以前的中国就有了“新新人类”。
他们,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魏晋名士”,一个中国文化转折时期的特殊名词,一个被后世之人所向往和称道的特殊现象。
阮籍的侄子阮咸,一家人都喜欢喝酒,他们用大盆装酒,众人围坐一圈,用大碗喝。一次,有一群猪闻到了酒香,也跑来围着喝,众人不嫌,与猪猡同饮。
胡母辅之和谢鲲、毕卓、桓彝等人光屁股喝酒,连续几天不回家。光逸听说了,也要进去喝,看门人不让进,光逸就脱光了衣服,从狗洞钻,可是洞小人大,只能进去脑袋,光逸就大声叫唤。胡母辅之听见了就说:“他人决不会这么做,必是光逸兄到了。”
刘伶更是喜欢饮酒,获“酒仙”之名。
服药者也多,比如何晏、王羲之、魏孝文帝等。晋皇甫谧服药难受,“叩刃欲自杀”,连晋武帝下诏让他做官都不得不推辞。直阁将军房伯玉大冬天坐在雪地里的大石头上浇冷水。由于服药以后皮肤发热,易于磨破,故而只能穿宽大的衣服,脚上也只能穿木屐,看来风度翩翩,实则无奈而为之。这和现代的吸毒者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服药者短命,王羲之英年早逝,就是服药惹的祸。
谈及中国文化的全盛时期,莫过于先秦的百家争鸣,其后便该是魏晋时代。按理说,作为名人、士大夫,功名富贵就在眼前,只要愿意攀附权贵即可。可那个时代政局实在是动荡,大佬们更替得太快,做马仔的名士们还没大弄清楚自己的老大长什么模样,龙椅上便又换了扛把子,这项上人头说没就没了,实在是怕人得很。何晏被杀了,孔融被杀了,嵇康被杀了,活着的名士们便纷纷给施放烟雾,给自己涂保护色,“从肆邪僻”“放任不拘”,以求躲避灾祸。实在躲不过的,也就及时行乐,追逐声色犬马,盼望以乐忘忧。
出言玄远,醉酒服药,向往逍遥,则是魏晋名士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活的恐惧,活的疲惫,在动乱中放荡,在放荡中逃匿,后世之人追捧“魏晋风度”,完全没有看到魏晋名士们活着有多么的不容易。
俗话说:“做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到魏晋时期,时至今日,魏晋之风还在狂刮,一个个耀眼的名字,浮现到脑海里,性本爱丘山的陶潜、阮籍猖狂、嗜酒如命的刘伶,多少故事在历史的时空回荡。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更是陶潜笔下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旷达之情。中国人,向来对土地和田园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
李子柒走红,跟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不无关系,向往五柳先生(陶渊明)笔下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羁鸟思恋旧林,是池鱼思恋故渊,是人们在车马喧闹的城市,为了“一日三餐”、“碎银几两”的疲于奔命后心灵深处的一丝静地,灵魂深处的丝丝慰藉。
是忙了一天后,回家收拾好了残羹冷炙后,妻儿睡着后,打开手机,看看李子柒的美食和农村,刀耕火种,切炒烹撒。
三、李子柒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曾经对有过这样的评价:李子柒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这样的一个媒体对李子柒的评价是中肯的,没有过多的褒扬,没有恶意的诋毁。李子柒是一个造梦者,是一个普通的人,让我们从新认识了梦想,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敢于做梦,会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
我们不要把太多得焦点用去关注李子柒与微念,或许说没有李子柒,我们不知道微念是谁,或许说没有微念也不会让李子柒的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传到世界。资本有时候是险恶的,他有时候会破坏原本美好的东西,我想李子柒与微念的是是非非让对方去评判吧。
李子柒,我们更多得要去关注她成功路上的精神,她的造梦精神,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只有精神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
“一芽发而知春,一叶落而知秋”。通过李子柒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国人的精神家园,乡村生活,与国家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我们农村更美丽,人们更爱上农村,爱上这片深情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