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中国哲学思想纵横(第21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
2021-11-28 21:25:4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张胜利  分享: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当我们谈论哲学思想的时候,和我们谈论哲学史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对待方法。谈论哲学思想,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乃至自己的思想,中国思想这个发展的脉络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谈论哲学史的时候,应该是公允的、客观的、中正的,不能随意妄加的,不可以任意发挥的。正是由于对待哲学思想和哲学史这种严谨开放的方法和心态不一样,使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加绚烂多姿。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比如说对王阳明心学的研究,热爱王阳明心学的人,就把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成是“”心与物”,“”内与外”,“”认识和实践”三者都是合一的,也就是体用同源的,是异常完美的。但是,反对他的人就说,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陆九渊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是陆九渊一脉相承下来的,肯定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王阳明有一段话说:“汝不见此花时,此花便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花,此花颜色便一时明白起来,可见此花不在你心外。”在这段描述当中,热爱王阳明的人就为王阳明进行千般的解释,万般的解释来证明他不是心外无物的,其实他就是心外无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热爱王阳明,热爱王阳明的思想,但是我们在探讨的时候一定要公允的公正的来讲,不要拉郎配,戴有色眼镜。因为他的“”致良知”也是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比如当心与物发生某种联系的时候,你才能致良知啊,没有发生联系的时候,怎么达到致良知呢?所以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短板所在。包括他的“”知行合一”,这个“”知”怎么解释?“”知行合一”是在那个时代,那个条件下,做到的“”合一”这个标准。可能在王阳明的心中,或者很多人的心中,是了不起的,是高尚的,但是象他学生徐爱批评朱子的“”格物致知”说:“一个格物如果是个破镜子,那你照出来的万事万物都是破旧的”所以说朱子没有磨镜的功夫。我们又说朱子的格物致知“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你没有时间和精力把万事万物都格物致知了,这是不现实的,那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存在这个问题。我就据此提出来“理行合一”而非“知行合一”。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知行合一"既有道德层面的,又有认知层面的,这个词的层面是极为丰富的,但是社会在发展,科学在昌明,今天做人做事,我们既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道德的制约下去做“”理行合一”,而非简单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靠古人的慎独,自我约束等等道德层面的。无论是从道德层面,知识层面,我们都应该是“”理行合一”而非“”知行合一”。据此,我在我自己写的哲学读物《德道经》(而非道德经)就阐述了我的观点。 今天的哲学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哲学。以往的哲学我们都是寥天一、至广大的,正像厚黑学教主李宗吾说的:“世间的发明家不可以太伟大了”他说孔子是儒学的发明家,但孔子之后的曾子孟子之流的学问显然就低于孔子了,那么张载二程周敦颐朱熹之流,又显然低于孟子了,因为他们用的大学中庸的方法嘛,那么王阳明陆九渊黄宗羲之流就又低于他们了,所以中国哲学思想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代不如一代的,由寥天一、至广大,到后来纯粹立世、至精微了。在我们先人是寥天一至广大致精微的,到后来的广大和先前的广大不是一个概念了。所以说哲学的发展必须是至广大的这一前提的,然后是精微的,也是后世的思想家找到了自己话语的途径和方法的。因为在寥天一上可能没有发言权了,古人已经做的非常完美了,没有下手的地方了,但是他们的聪明之处就是在下等之求者。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哲学和科学不一样。比如说科学发明家,发明家的后人总比发明家本人做得好。李宗吾就从瓦特的发明创造等等到后来科学的极为发达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的发现发明一个理论之后,后面的人沿着这个理论将做得更好,可是我们哲学思想不是这样,恰恰是相反的途径。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所谓,但是作为哲学思考的人,作为哲学思想家来说,我们要从哲学史、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话语。是接着说,从哪里接着说?是从中间接着说,是从末端接着说?对着干,怎么样的对着干?比着说,怎么比照着说?怎么改变话语去说?这实际上是给未来哲学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寻找出路。如果不对哲学思想进行一种条分缕析,那么我们很难找到方法和途径的。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