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祛魅:让数字艺术家艾库特告诉你,什么是“爱情的困境”。当爱情的涌动趋于平静,理性的思考便开始逐渐占据了原本的亲密无间。此时,爱的定义会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感情不仅仅是你侬我侬的甜蜜,还包含了更多深层次的涵义与关联。
当爱情的涌动趋于平静,理性的思考便开始逐渐占据了原本的亲密无间。此时,爱的定义会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感情不仅仅是你侬我侬的甜蜜,还包含了更多深层次的涵义与关联。在我的作品中,被抽离出的不仅有女性的面孔,还有那些沉重得近乎病态的痛苦,我将之称为‘浪漫的祛魅’。
——艾库特·艾多杜(Aykut Aydoğdu)
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它是指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人们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然而,如果你仍然觉得这个词语过于抽象,那么不如进入独立数字艺术家艾库特·艾多杜的画中,看看他是如何用“爱情的困境”来加以阐释的吧。
挣扎中的诗意
很多时候,处于情感困境的人们很难分辨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孤独、悲伤、懑郁……所有的不适感往往会在紧张和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产生,进而汇聚成一种具体的物象、一个全新的空间、或者一簇空灵的虚妄。它们无形,却可以被身体感知;它们有形,却迟迟不可名状。
精致的女性面孔迷失在虚无里,动物、植物、器物充斥着她们的身体,扭曲与割裂的同时夹杂着神秘与不安。尽管所有的作品全部在数字环境下创作,但深邃的表现力带给观者的除去栩栩如生的幻象之外,更多的是人的情感在回归理性之时所迸发的挣扎与无奈。凝视后低回的惊叹,是为画者华丽的诗意,也为自己起伏的心绪。
应用数字艺术的工具来仿效传统油画的质感,以充满视觉隐喻的超现实图像来连接个体情感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土耳其艺术家艾库特·艾多杜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感知风格,在浪漫、梦幻且极富戏剧性的表象下,描绘了人类情感中那些难以触及、难以理解却又极为强烈的存在。每一幅画既是一个具象的心灵图景,又是一个与现实相互平行的替代世界,步入这个世界,即可洞察她们的思想与灵魂。
后现代情感祛魅
当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刻意地将个性与情感排除在画作之外、并把平凡之物重复地罗列出来之时,他也留下了一句名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而当消费文化推动着社会进程发展到让曾经的艺术之美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沃霍尔的这句话则恰恰反映了他对当代艺术最为深刻的思考。此时,艺术的“祛魅”也正是时代回应后现代文化困境的一种表述方式。
所以从这角度来看,艾库特·艾多杜的作品其实并非“祛魅”的艺术,而是用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阐述“情感祛魅”的尝试。尽管画者将情感化为实体,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猝不及防,尽管数字技术的应用模糊了艺术类别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对世界的“祛魅”,但究其内核,仍是肖像艺术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追光之人
1986年,艾库特·艾多杜出生于土耳其的安卡拉,高中开始学习美术,后考入马尔马拉大学平面设计系,一学期后他转入哈塞特佩大学平面设计系,并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大学教育。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广告行业,并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到了艺术总监的职位,工作内容涉及商业插图、杂志封面、电影海报等诸多类别。
然而,除去表面上的忙碌,过于商业化以及程式化的工作给艾库特带来只有被不断挤压的自由创作空间,这对于在创作上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他来说,则是一种愈发不可忍受的煎熬。终于,在毕业四年以后,艾库特选择了辞去光鲜的工作,踏上了独立插画师的职业生涯。
当用于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完全自由掌控之后,艾库特的创作灵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各类风格化、个性化的作品层出不穷,不但没有失去先前的客户,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更多出版商及艺术机构的青睐。伴随着知名度在国内外的不断攀升,艾库特·艾多杜也成为土耳其数字艺术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先锋人物。
艾库特·艾多杜(Aykut Aydoğdu)
数字艺术的强劲发展极大延展了艺术的边界,在让更多人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拓展甚至颠覆了职业艺术家的表现媒介。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在创作、欣赏以及评论艺术的时候,更多出现的是彼时流行的词汇,而非那些诸如“祛魅”的晦涩之词。但无论如何,艺术注定是一道思想之光,追光之人也必然留下夺目的璀璨光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