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孙博文艺术馆馆长于学松先生邀请,笔者2021年6月12日到山东美术馆观看了“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并参加了本馆举办的第二轮学术研讨会。孙先生巨幛山水夺人耳目,写意水墨恣纵淋漓,无限的生命力喷薄而出,释放出强大的感染力。怀着对现场观展的强烈感触,学者和批评家们聚集一席,发表对孙博文艺术的热情描述和深切解读。实际上,自2020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首展以来,孙博文的绘画艺术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引发艺术界强烈反响,注定成为今年国内美术界特别是齐鲁画坛最引人注意且意义深远的事件之一。
《禅悟一径深》806×144cm 2002年作
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永恒魅力,能够释放巨大的阐释空间。如我们所知,孙博文是一位有着家学渊源和学院师承的艺术家。我们从他的画作中能够读出传统的笔墨和图式,他的诗文与画面相得益彰,传达中国书画特有的审美意境。他的画作还显示出他在艺术道路上进行的多方探索,综合古今诸家笔墨风格优长,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手法,融会贯通,终成一体。不过,所有这些描述都不能说明孙博文先生画作的强大感染力。
《万古长空》361×143.5cm 2001年作
如前所说,孙博文艺术的感染力来自画面释放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在他的画作前,每一位观者都情不自禁地被那样一种无处不在的宏大力量所震撼。策展人理解这一点。山东美术馆的宏大空间与他的生命力的自由施展相得益彰。一位个体艺术家的力量,能够像孙先生这样充斥甚至冲破这个大空间,实属罕见。实际上,在他的画作中,自然物象风光、传统图式和笔墨、甚或现代形色语言和手法,都不过是他借以施展生命活力的载体。由于这样一种生命灌注,他的山水、林泉、形色、笔墨才浑然一体,活脱脱充满生机。相反,如果不从这个视角着眼,我们就不能理解所有那些背离了文人雅趣和学院秩序的粗放和率意。
因此,孙博文的艺术不是学院的艺术,也不是文人的艺术,而是根植并超越了学院和文人传统的“为人生”的艺术。孙博文先生有着一个十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个不平凡,不是他有多么伟大,多么光辉灿烂,而是一种不安的平凡,是一种发生在每个平凡的人身上的不平凡。他的一生默默无闻,但他的生命一点都不平静。这种生命的无常和不平静,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而他把这些人生的不平静都表达出来了——他让我们看到平凡的伟大,生命的尊严,情感的真挚,原生的力量。
《涅槃》358.5×143.5cm 2001年作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对孙博文先生艺术的看法
其一,纯粹性。
这个画展和近年来我们看到的很多展览有一种十分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作者是一个已经去世的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这一点很关键。由于这个原因,当人们被孙先生的画作震撼,当我们表达和分享我们对孙先生作品的感动,可以说,其中并不掺杂一点点虚伪的东西。我们不是为了取悦艺术家而表达对他的作品的尊敬和喜爱。
艺术家本人,也丝毫不是为了取悦谁而创作,虽然我们知道孙先生有幸结识了一些鼎力襄助者。我们和艺术家、艺术家和艺术、我们和艺术……之间,都是赤诚相见。这种纯粹性是极为珍贵和重要的,也是我们当前的艺术创作和批评中极为缺乏的品质。
《春和景明》361×144cm 2001年作
难道,只有不幸过世的艺术家才能让我们保持一种赤子之心吗?当然不是。我想说的是,孙博文先生的艺术,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纯粹性的意义。那么,我们同样可以以赤子之心面对艺术创作和批评。这是可以做到的。孙先生的艺术经历让我们相信,对金钱、地位、名声的追求,和真正的艺术无关。以功利之心从事艺术,往往只能创作虚假的艺术。如果说艺术有功利,那也是一种无功利的功利。艺术一定是以一种了无挂碍的状态介入创作,虽然伟大的艺术最终能实现社会价值。无功利才能纯粹。如果我们找回初心,回归本心,让自己体验一种内在生命的召唤,我们就能进入到艺术的纯粹之境。
《落笔生禅意》457×144cm 2002年
其二,原生的力量。
观看孙博文先生的画作,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一种狂风巨浪般的力量所震撼。就像前面所说的,每个人都能在他的画作中体会到一种恣意奔放的生命力。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原生的生命力。
是的,我们能看出来,孙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中国传统笔墨和西方现代艺术都有很深刻的领悟,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他的某些画作和马蒂斯、和梵高、和徐渭、和张大千的相似性。不过,这些相似性对理解他的艺术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要在画面中表达自己内在的呼声,内在的生命力,他所有的线条和色彩、山水和树木,都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栩栩如生的生命图像。
《烟云生万象》496×143cm 2001年作
我们知道,孙先生的在一次大病之后,突然之间发生了这种表现方式的改变的。当了解这个细节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梵高,想起中国画大师石鲁,也能想起陕北高原的有传奇色彩的剪花娘子库淑兰。所有这些艺术家,仿佛阴差阳错般地忘记了规则,陷入了一种神奇的精神状态。在我看来,这种状态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状态,而真正的艺术状态,就是要让人的原生的生命力自由涌动、喷发、释放。从本质上来说,艺术的表现力就来自人的生命力。为什么我们一般的艺术家,或者说处于正常状态的艺术家总是难以达到这种状态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太拘泥于规则、文化、传统、习惯的制约了,也太关注社会、他人、权威的制约了。艺术应当是一种自由。没有心灵的自由,就不可能有伟大的艺术创造。
《早春记忆》457×143cm 2000年作
其三,对齐鲁文化的意义。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孙博文先生是山东人。他是胶东莱阳人,而且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是一位经过了学院教育的艺术家。很明显,孙先生是在齐鲁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株参天大树。这也是特别耐人寻味的。什么是齐鲁文化?我们一般认为,山东是礼仪之乡,齐鲁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文质彬彬、文良谦恭,是不温不火,讲究中庸之道。可是,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和我们所理解的这种齐鲁文化艺术是多么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飞泉溅禅石》316.5×123.5cm 2002年作
在我看来,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提醒我们,我们要重新审视齐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单纯从儒家文化或礼仪文化的角度来看齐鲁文化是片面的。齐鲁文化既有经典性,又有原生性。既有保守性,又有开放性。既彬彬有礼,又充满力量。孙先生所生活的烟台莱阳和青岛,就处于山东东部的胶东文化腹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朴拙、神秘、充满力量的民间艺术。胶东作为东夷文化所在地,也有着海洋文化的开放、自由、动荡的一面。通过孙博文的艺术我们发现,单纯地从礼教、传统、规范的角度来理解齐鲁文化是远远不够的,齐鲁文化是有着原生文化的基因。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所谓继承和发扬齐鲁文化,其本质乃是要进入到人的生命本原,来获取充满动能的表现欲望和创造能力,这将是对齐鲁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有益拓展。
《云水禅心》236.5×96cm 2002年作
其四,对当代艺术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具有十分浓烈的当代性。我们分不清他的艺术属于什么画种。既像中国画,也像水墨画,既有表现主义的气息,也有抽象主义的特征。他的艺术跟他自己的生命状态息息相关,但在他的画面中,我们又能读出跟这个时代的脉搏共鸣的气质。
他的宏大、热烈、狂飙突进的感觉,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世纪之交的中国的巨大变动。这不正是当代艺术的特征吗?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我们需要对当代性给予新的解读。我们应超越过去时代形成的解构性、批判性的关于当代性的消极和刻板印象。应该有一种积极的和建构性的当代性,充当时代精神的指示者。
《安得大千复混沌》228×96cm 2002年作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孙博文艺术对于加深当代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现,当代艺术其实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完全可以在传统的艺术土壤中生长出来。当代艺术的表现并没有什么高深、复杂之处,它的关键乃是艺术家放弃一切世俗欲念的障碍,让自己的心灵自由涌动,去拥抱自然和世界。孙博文的艺术就是这样。虽然他深居简出,茕茕独立,但他没有一丁点乡野文人的偏狭和局促。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心灵中有大境界,他是在用画笔来表述自己的世界感和时代感。什么是当代性?我们发现,当代性正是对原生性的承接和超越,它的本质就是将最真实、最内在、最坦诚的心灵向世界开放。
《凤凰涅槃》555×123cm 2002年作
时间有限,关于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暂时谈这么多。笔者相信,孙先生艺术白于天下,对于山东的艺术研究和美术史书写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他不仅充实了我们对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普遍理解,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山东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规律,特别是齐鲁艺术所具有的原创力和活力。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孙先生,也关注像孙先生这样生活于民间但意义重大的原创性艺术家,由此来建构一种更为立体和真实的中国当代社会审美生活的宏大景观。(孟宪平,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山东省第二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画家简介
adaf2edda3cc7cd91615a962a661b638b80e913d.jpeg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