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综艺节目中播放的一部参赛短片因内容失真、形式炫技、格调低俗引来全场一致差评,导演当场表示自己有自己的创作体系,并不在乎他人评价,傲慢的态度惹来更加严厉的差评。作为个案,一部并不优秀的作品不值得反复批评探讨;作为现象,创作者如何面对观众、面对市场,却有许多话该说。
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除了市场属性,还具有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包含着创作者的个人思考、表达与关怀。当作品不被接受、遭遇批评,有人把首要原因归于该作品偏重个人表达,因而没能与观众共情。这套说辞在一部分创作者那里很有市场,甚至会令他们产生怀才不遇之感。然而笔者认为,这个逻辑站不住脚。
无论是画一幅画、写一首诗,还是排一出戏剧、拍一部电影,任何形式的创作都有创作者的主体性参与其中,都必然包含着创作者的个人表达,从选择题材、确立主题到搭建结构、运用技巧等,无不渗透着创作者的思考、修养,或隐或显地传达着创作者的趣味和价值观,这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即便是写生,到哪去写生、从哪个角度观察,也依然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眼光和情感偏好;即便是拍纪录片,选择什么对象、把摄像机摆在什么位置等,也依然体现着创作者的心之所向、情之所系。试图把个人色彩完全从作品中剔除,反倒是不可能的。既然任何作品都必然包含着个人表达,既然许多包含着个人表达的作品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经受住时间的检验,那么个人表达便不应该替某些作品不受待见、一致差评背锅。
实际上,在艺术欣赏、传播领域,人与人的差异没有某些艺术家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为不同人群所共享,艺术作品的欣赏壁垒被进一步打破。即便是在媒介相对不发达的时代,梅兰芳的京剧在外国演出,也能收获许多戏迷;贝多芬的交响乐在中国奏响,也能获得许多知音。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有穿越时空、突破地域的能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落脚在家国天下、光明正义、爱与希望等具有民族性乃至人类性的命题上,因而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为人所肯定和欣赏,成为经典。至于那些遭到观众厌弃的作品,通常不是个人表达太强烈或高深、观众看不懂,而是因为表达水平太低,观众不爱看;也可能是因为创作者的个人趣味恶俗、价值立场走偏,挑战了社会大众的底线,观众不屑看。对于某些创作者和作品来说,恐怕是兼而有之,譬如那档综艺节目中那个饱受诟病的作品。
真正的艺术不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更不是敝帚自珍、夜郎自大的,而是需要走入接受、欣赏环节,直面观众和市场的检验。创作者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坚持,但也必须俯下身来倾听观众的心声,发自内心尊重观众。无论是国家社会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还是项目运作层面向市场要效益的生存发展规律,都要求创作者尊重观众。既然个人表达是自然而然内在于创作的,那么创作者思考的重心就应该转向如何让自我表达通向外部世界、通向群体共识、通向情感共鸣,这需要对时代脉搏的精准体悟、对思想内容的审慎把握、对艺术技巧的精心锤炼、对观众需求的认真考量,并非每一个创作者都能胜任,譬如那些眼高于顶、责备观众的创作者,显然就无法胜任。
外界的意见当然不都是、不总是正确的,创作者大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根据所谓“梅耶荷德定律”,有争议可能恰恰说明了作品的成果。然而,当绝大部分观众都一致认为某作品不够优秀甚至很恶劣的时候,创作者则必须有清醒的反思意识。“自有体系”不是拒绝沟通的理由,沉醉于所谓的“才华”“体系”,趣味恶俗而不自知,终将自绝于观众;“坚持自我”不是任性妄为的借口,空谈“执着”“情怀”,价值走偏而不自省,终将自绝于时代。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