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写作的方法可以是模仿名家吗?如何模仿名家学写作
2022-03-14 11:50:0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会觉得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又要不肯按照提问来回答,给出一些让人不高兴的答案。别人问我模仿哪位名家的语言最好?本意是期待着我给出几个名字,高高兴兴拿了就走。但是我的本能却是另外一套逻辑,首先是去分析大前提是否成立,也就是模仿名家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行不行?如果并不成立,那么后续也就没有必要给名单了。这就很让人讨厌,觉得我这人不肯直来直去,问什么非不回答什么,有一种自鸣得意自以为是的感觉。

 
那这样吧,让我尝试一下顺着提问来回答会是什么情况,我现在也不清楚,也许写完了我就能知道:
 
请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原因是这篇文章收录在语文课本里,而且老师还会要求全文背诵。如果当年的学校教育还过得去,那么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还能记得这篇文章,拥有模仿的基础。然后大多数人说到学写作,言下之意是写一篇优美的散文,写完了就能让亲戚朋友夸赞的那种,并不认真想写一篇严谨的议论文,或者是扎实的记叙文,那么《荷塘月色》刚好满足这个需求。
 
最后,人们又往往认为文章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语言。相信自己的文章之所以不够好,乃是因为自己不会用一些漂亮的字词,不会打一些漂亮的比喻。这些东西在名家的文章里大把都有,直接去那里拿就好了。一旦用字用词典雅,比喻生动,自然能写出好文章。
 
那么就请再读一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少年时代那是背书,所求是记得字句好应付抽背。成年之后再来看,算是终于坐下来赏析,这时候才是第一次学习。
 
首先,第一段肯定是不能模仿的。因为可能自己没儿子没老婆没大衣,刚好又不在夏天,门外也没有荷塘,怎么模仿得来?
 
第二段可以抄几个词,幽僻,蓊蓊郁郁。后面这个词看起来很厉害,用在文章里一定很强,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记住,记住了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去用。
 
第三段可以大抄特抄,朱自清厉害了,几个句子颠来倒去说几遍,顿时就有了一种严肃文学的感觉: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将来自己就可以写:我爱奶茶,也爱白开水;我爱火锅,也爱一人食;我爱淘宝,也爱拼多多。
 
第四段完全不能抄,当年老师就说了,这一段用了最上乘的武功---联觉通感。作者六根互用,在味道里觉察出声音,触觉中觉察出颜色,没法抄。一定要模仿的话,只能写:莫吉托杯子的柄拔地而起细而高,如同玛丽莲·梦露倒吹而起的亭亭的裙。感觉不是很对,比朱自清的写法色情了太多---
 
我想,这大概就是许多人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时候的心路历程。学到了吗?似乎的确是学到了许多。未来能用么?怕是又没有多少信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自我感觉虽然学到了一些,但是又不晓得应该怎么用。即便是去用,又隐隐感觉可能用出来会不对。
 
当然不对,文章不是这样读,也不是这样学的。中学毕业多年之后,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荷塘月色》的第一段: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如果通读几遍全文,就应该感觉到全文很流畅,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夜半起身去看散步看荷塘,一切的开始就是开头的那四个字:颇不宁静。颇不宁静推动作者出门,沿着荷塘散步,一路上内心得到治愈,心境变得逐渐开阔。最后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内心终于从不宁静复归平静。所以,真值得模仿的东西,是开头这句话,为全文定下基调,准确描述状态,后续围绕它逐步展开。
 
接下来值得模仿的是“忽然”两个字。内心不平静,但还是勉强坐在院子里镇定心神。忽如其来的一种冲动,想要出去走走,于是就把这种平静打破了。写散文全是这种忽然,忽然看到风景,忽然遇见个人,忽然回想往事,忽然心中产生感悟,诸如此类。学习散文就以为是学习优美的言辞,不是这样的,而是学习忽如其来的行动打破了原先的状态,写新状态下的感受。
 
后续部分其实已经没法模仿了。墙内的安静和墙外的孩童欢笑,感觉是在写夜静更深,一切沉寂下来。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化用苏轼的写法?墙内秋千,墙外行人道。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反被无情恼?朱自清在这里是不是还藏了一句多情反被无情恼?自己内心沸腾煎熬,而孩童们在墙外没心没肺地嬉戏打闹,越发增添了这种内心痛苦?我猜是这样的,因为紧接着的一句,就是太太拍着孩子哄他入睡,家人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根本没有觉察或者体会到一个中年男人内心的起伏不宁。朱自清心里藏了许多东西,从文字上只显露出一点点,看起来只是在写寻常事物。
 
这些部分很容易被忽略,人们更喜欢那种炫技式的技巧: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一路叮叮当当的叠字运用,视线的自然延伸,好厉害啊,我要学。又或者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连续的比喻,月光化水,梦似轻纱,一上一下之间的动作呼应,好优美啊,我要学。
 
自己能模仿吗?没下手的地方。朱自清可以信手拈来,叮叮当当,如同山溪奔流,转折而下。你我非要那么来,估计就是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打虎英雄武二郎(葱味)。
 
我现在终于可以说那些不招人喜欢的话了:你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写作学习写作,你不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语言学习写作。朱自清不曾欺瞒谁,他的文章摊开来放在那里,甚至录入了中小学教材,他的写作方法都明朗朗地在文章里。但是人们总喜欢寻章摘句,认为这才是实在的,是真实的,是所谓干货。对于立意、结构、状态这些概念则认为是虚的,没用的,学不会的。不如学会几个漂亮的词,几组漂亮的比喻,几种回环或者顶针的写法,就可以立即提升老大一截写作水平。文章读到只看到字词,那分明就是不会读么。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请全文反复抄写《荷塘月色》。一直抄写到能够摆脱字词的纠缠,抄写到能默默感受情绪从头到尾的一气贯通。在这个过程中,也请一次次感受完成一整篇文章需要怎样的体力和心力,以此破除对寻章摘句的痴迷---你跟着大师傅自己动手建起一整间房,那么你多少会对如何盖房子有点概念。于是知道房子最重要的不是门窗地板,飞檐斗拱,石首悬铃,而是地基、柱子和梁。
 
学会打地基,竖柱子,上大梁,房子就已经完成了80%,剩下那20%只是装修的活。装修可以慢慢学,门窗可以慢慢雕,白墙可以慢慢刷,不好看会变好看,无非是个熟练度问题。同样的,读一篇文章也是先观其大略,看柱看梁看地基,看它是如何架起来的,文辞优美与否反而是小事。地基都不稳,文辞再漂亮有个蛋用,迷惑性和误导性反而更强。相反,文笔很差,恨不能夺过作者的笔要帮他换个比喻的人大有人在,但一点不妨碍文章的力量和深度。余华说他的小说简洁有力全亏自己识字不多,倒不全然都是自谦和说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