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双宁”项目启动打造历史文化高地】
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再传新进展。昨天上午,记者在天宁寺天王殿看到,天宁寺修缮工作正式开工,项目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已全部进场,这意味着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中的“双宁”运河世界遗产园项目正式启动。“我们将对天宁寺部分大殿进行修缮,整个工程预计需要三个月时间。”扬州双宁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古运河原点城市和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一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21年11月,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准确把握建设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是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落实“让古运河重生”要求的具体实践,务必高起点高标准全力组织实施。
据介绍,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和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等部门单位通力合作,经过多轮调研论证,积极筹划“双宁”提升工程方案。2021年11月底,天宁寺修缮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为工程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天宁寺修缮是“双宁”运河世界遗产园项目的基础工程,修缮范围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占天宁寺古建筑群面积的一半。“我们将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恢复历史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对材料的使用保证其可逆和隐蔽性,做好这次修缮工作。”上述负责人说。
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和乾隆帝南巡都曾驻跸于此。天宁寺与重宁寺相互呼应,并称“双宁”,构成扬州市区现存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小故宫”之称。“双宁”既是大运河扬州段的重要遗产点,更是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一颗“明珠”。据了解,距天宁寺上次大修已过去近40年。本次修缮将让天宁寺焕发新活力,同时深入挖掘“双宁”片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高地和人们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护城河的起源】
护城河究竟为什么会称为护城河呢?这其间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护城河最早的记载来源于史前藤花落古城。这是史前时代龙山文化的一座城址。它巧妙地将城和池结合在了一起,加强了城市的安全系数。由此也衍生出了城池这个概念。古代城池是用于防御和保护城内居民的,而护城河作为与它相连且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这其间地位尤为突出。而对于那些具有战略意义和军事地位的城池而言,护城河则多了一层身份,便是军事防御。
【护城河的作用】
在初步了解了护城河的设置来源,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它的作用问题。在这里首先得清楚护城河建立的原则和规划设计的要点。古人希望自己的住所是有能力保障自己日常的生产生活的,因此护城河的建立目标就是尽量减少来自其他势力的威胁和侵扰。
在建立护城河的过程中,一般会遵照三个要点:一是深度得当、尽量够深;二是有高低差度地势、以保证水流有条件流动;三是宽阔、需要能够尽可能地涵盖整个城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护城河逐步完善和拓展功能。也增加了另一个更为实际的功效,就是联结整个城市的水网,将整个城市的河流都规划最终得以汇集入护城河。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以上的三个规划设计要点不是适用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南北方之间会产生差异。南方多雨天、河流众多,护城河的建造就能够极大地促进水网的利用;而北方水资源较少、且冬天结冰期长,护城河中水流动的条件不够充足,因此直接导致其功能的大大削弱。因此普遍而言,北方的护城河在深度、宽度等方面都不如南方的。
护城河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城防。作为人们劳动辛苦结晶的护城河,非常的争气,它形成了难以愉悦的屏障,阻挡着外来入侵者的步伐。
护城河还可以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古代人用的水源来源于水井和城市块状水源系统。后者的分量和用途更为广阔,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护城河便成为了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伙伴。人们在护城河里钓鱼、洗菜、浣衣,甚至还养鸭和鹅。
护城河也可以致力于交通运输,成为水路交通网中的重要部分。水运是极为原始的交通运输方式,护城河连接了城市内部的河流,因此也成为水网中的一部分,而且政府对其也极为重视,在护城河的分配官职上,会设置专门掌管护城河漕运的职位。由此可见,护城河的地位非同一般。
护城河在种种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护城河有一个显眼的优势就是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人民的交往,交流过程中会产生商业行为,日积月累之下,本地的商业就将蒸蒸日上。
护城河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作用,便是消防避难。古时候人们居住的房子一般会是木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常备有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鉴于火灾的残酷影响,护城河的作用就更加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