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女台青长沙“掘金”文创: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中国有名的古建筑物有哪些
2022-05-06 14:20:2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女台青长沙“掘金”文创: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位于长沙城北的一个文创工作室里,台湾青年戴翎怡正在向客户讲述其团队设计的文旅地图、邮票、考古卷轴等文创产品。

 
“这些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比如考古卷轴,它能清晰地反映长沙一段时间的考古成果,帮助民众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在戴翎怡看来,文化要通过文创的形式被“用”起来,往后延伸的这种文化传播,才是真正骨子里头的东西。
 
今年44岁的戴翎怡从小在台北长大,曾长期在海外求学、生活。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她渴望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并希望将文创产业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2014年,戴翎怡来长沙探望一位父亲的老友,偶然看到3栋民国时期的废弃旧宅,这引起了她的强烈兴趣。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承载着“城市记忆”,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又发挥它的居住价值?
 
经当地文化部门许可并与房主协商,在湖南大学古建筑保护专家指导下,戴翎怡与父亲老友耗时一年零8个月,将旧宅改造成后来的网红民宿——马义顺捌玖。
 
“我们还原了这几栋建筑的原始风貌,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文创设计,让入住游客一进来就能感受到当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戴翎怡说,消费者感受到这种厚重的历史感,从而获得美好的文化体验。
 
然而,疫情的来临,使得这家原本生意火爆的民宿入住率直线下降,外地游客锐减。但戴翎怡却乐观视之,并认为这是行业洗牌的一次良机。
 
“随着民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那些快餐式、租两间房随意装修一下的民宿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戴翎怡表示,疫情终会过去,有文化气息的民宿肯定会迎来春天。
 
为了将文创事业发展壮大,戴翎怡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经营品牌搭建、文创设计、空间活化、城市及老街区更新等业务。其设计制作的文旅地图、印章等多种文创产品,特色十足。
 
“这份手绘文旅地图囊括了长沙5座地标古建筑,我们带着客户一处处步行去实地参观体验,并送给他们特制的印章,用于在地图上加盖。”戴翎怡认为,这种文化旅游特别有意义,可以让更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长沙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目前,长沙正在进行城市更新,戴翎怡拟参与其中部分文创设计。在她看来,城市的老旧社区、小区更新,要通过对历史资源的保护和修缮促进城市文脉延续。“老旧社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城市更新的目标要让它的生活设施、商业配套变得齐全,更加具备宜居属性,增添更多青春的烟火气。”
 
来长沙创业7年,戴翎怡充分感受到这座文创之城的魅力。这里涌现出创意烟花、数字视频、动漫电竞等多个新兴创意产业,当前文化产业总产出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戴翎怡认为,长沙有比较好的创业土壤,试错成本低,包容度高,尤其是文创产业发展迅速,非常适合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有想法的年轻人尝试。“我会一直留在长沙,不断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
 
【中国有名的古建筑物有哪些】
 
中国十大古建筑: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西递和宏村、王家大院、释迦塔、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
 
【中国古人为什么很少造石头房】
 
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
 
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究其原因有二:
 
(l)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
 
弱,与木性相反,我国古来虽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济桥之建造者李
 
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
 
榫,使其构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压力而垒砌之,故此类石建筑之崩坏者最
 
多。(2)垫灰之恶劣。中国石匠既未能尽量利用石性之强点而避免其弱点,
 
故对于垫灰问题,数千年来,尚无设法予以解决之努力。垫灰材料多以石灰
 
为主,然其使用,仅取其粘凝性;以为木作用胶之替代,而不知垫灰之主要
 
功用,乃在于两石缝间垫以富于粘性而坚固耐压之垫物,使两石面完全接触
 
以避免因支点不匀而发生之破裂。故通常以结晶粗沙粒与石灰混合之原则,
 
在我国则始终未能发明应用。古希腊罗马对于此方面均早已认识。希腊匠师
 
竟有不惜工力,将石之每面磨成绝对平面,使之全面接触,以避免支点不匀
 
之弊者;罗马工师则大刀阔斧,以大量富于粘性而坚固之垫灰垫托,且更进
 
而用为混凝土,以供应其大量之建筑事业,是故有其特有之建筑形制之产生。
 
反之,我国建筑之注重木材,不谙石性,亦互为因果而产生现有现象者也。
 
二、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
 
下可注意者四:
 
(一)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此建筑系统之寿命,虽已可追溯至四千
 
年以上,而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虽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
 
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
 
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
 
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
 
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
 
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
 
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为灾
 
异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此种见解习惯之深,乃有以下之结果:1.满足于
 
木材之沿用,达数千年;顺序发展木造精到之方法,而不深究砖石之代替及
 
应用。2.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
 
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唯坟墓工程,则古来确甚着意于巩固永
 
保之观念,然隐于地底之砖券室,与立于地面之木构殿堂,其原则互异,墓
 
室间或以砖石模仿地面结构之若干部分,地面之殿堂结构,则除少数之例外,
 
并未因砖券应用于墓室之经验,致改变中国建筑木构主体改用砖石叠砌之制
 
也。
 
(二)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古代统治阶级崇向俭德,而其建
 
置,皆征发民役经营,故以建筑为劳民害农之事,坛社宗庙,城阙朝市,虽
 
尊为宗法,仪礼,制度之依归,而宫馆,台榭,第宅,园林,则抑为君王骄
 
奢,臣民侈僭之征兆。古史记载或不美其事,或不详其实,恒因其奢侈逾制
 
始略举以警后世,示其“非礼”;其记述非为叙述建筑形状方法而作也。此
 
种尚俭德,诎巧丽营建之风,加以阶级等第严格之规定,遂使建筑活动以节
 
约单纯为是。崇伟新巧之作,既受限制,匠作之活跃进展,乃受若干影响。
 
古代建筑记载之简缺亦有此特殊原因;史书各志,有舆服食货等,建筑仅附
 
载而已。
 
(三)着重布置之规制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
 
仪。故先秦两汉传记所载建筑,率重其名称方位,部署规制,鲜涉殿堂之结
 
构。嗣后建筑之见于史籍者,多见于五行志及礼仪志中。记宫苑寺观亦皆详
 
其平面部署制度,而略其立面形状及结构。均足以证明政治、宗法、风俗、
 
礼仪、佛道、风水等中国思想精神之寄托于建筑平面之……分布上者,固尤
 
深于其它单位构成之因素也。结构所产生立体形貌之感人处,则多见于文章
 
诗赋之赞颂中。中国诗画之意境,与建筑艺术显有密切之关系,但此艺术之
 
旨趣,固未尝如规制部署等第等之为史家所重也。(四)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非士
 
大夫之事。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实际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
 
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每暗于文字,
 
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数千年来古籍中,传世术书,惟宋
 
清两朝官刊各一部耳。此类术书编纂之动机,盖因各家匠法不免分歧,功限
 
料例,漫无准则,故制为皇室官府营造标准。然术书专偏,士人不解,匠人
 
又困于文字之难,术语日久失用,造法亦渐不解,其书乃为后世之谜。对于
 
营造之学作艺术或历史之全盘记述,如画学之《历代名画记》或《宣和画谱》
 
之作,则未有也。至如欧西、文艺复兴后之重视建筑工程及艺术,视为地方时代文化之表现而加以研究者,尚属近二三十年来之崭新观点,最初有赖于
 
西方学者先开考察研究之风,继而社会对建筑之态度渐改,愈增其了解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