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6月4日消息仁丰里街区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一条700多米的千年小巷,东西向两侧穿插15条窄巷,呈鱼骨状,故又称鱼骨巷,扬州明代旧城内唯一肌理未变的遗存。近年来,扬州市政府秉承“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2500万的政府资金撬动6000万各类民间资本的注入,吸引了53家以非遗工作室为主体的文旅商户在此集聚,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让“非遗研学”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古城的文旅新体验。
《新闻直播间》在报道中说,在扬州的仁丰里,剪纸、包粽子、舞龙舞狮……传统非遗文化演出等活动异彩纷呈。前往游玩的市民纷纷点赞,他们说,看到这些活动,似乎找到了小时候过端午的感觉,参加剪纸、面塑、编五彩绳等活动,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仁丰里:仁丰里享有盛誉的鱼骨状街巷,是古扬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也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仁丰里街区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文博遗址,这里有纪念宋代岳飞而改名的旌忠寺,有乾嘉经学泰斗阮元的住宅和家庙……
据不完全统计,扬州有400多条巷子,就因为多,故有“十大十小”、“十南十北”、“十石”、“十井”、“十宫”、“十门”、“十山”、“十湾”之说。但最有趣味性的是“十荤十素”的巷名。何谓“十荤十素”?即是以动植物为名的巷陌名称(动物为“荤”,植物为“素”),故称荤素。
现列举如下:
“十荤”巷名羊巷(南接芍药巷,北到东关街):过去曾有回族人居于此,因家里有羊,故名。
蛇尾巷(东接茂盛桥,南至风箱巷,西接蒸笼巷):巷形似蛇尾,故名。
饺肉巷(东接湾子街,西至罗甸巷,北至夹剪桥):旧时巷内有饺面店,因此得名。
螃蟹巷(西门街北侧,南接集贤庄):巷口旧有砖刻螃蟹嵌在墙壁上,传说因螃蟹在此协助破案得名。
鸡鸭巷(东接东营东头,西接国庆路):旧时曾开过鸡鸭店,故名。
羊肉巷(东接螺丝结顶,西接皮市街):从前有回族人在此经营过羊肉,故名。
黄牛巷(牛奶坊巷东侧):凡牛奶坊无乳之黄牛,均抚养于此,故名。
鱼皮巷(东接板井巷,此至湾子街):原因不详。也许巷肉某处墙壁似鱼皮状而得名。
狗肉巷(南门外大街中段):旧时巷内有狗肉店,故名。
鹅颈巷(湾子街北头出口处):巷尾弯曲似鹅颈项,故名。老扬州人有时称作“鹅颈项巷”
“十素”巷名香瓜巷(南接轿房巷,西接徐凝门,东至康山北街):传旧时有卖瓜店而得名。
五谷巷(南接东圈门,北至东关街):原名五福巷,后改为五谷巷。
麻油巷(南接广陵路,北至崇德巷):传旧有磨麻油作坊,故名。
石榴巷(南接花井南巷,西至沙牌坊):传说巷内人家种有石榴树,故名。
糙米巷(东接仁丰里,西至火巷):原名曹李巷。隋代曹宪,唐代李善居此选文育儒而得名。后改为糙米巷。
芝麻巷(南接花井北巷,北至石榴巷,西接皮市街):传说巷内当年有人家种植芝麻,故名。
青莲巷(南接苏唱街,北至犁头街):传说清嘉庆九年(1804)伊秉绶(1754-1815,乾隆进士)任扬州知府,遵母所愿,种植青莲(以喻清廉),故名(青莲即莲子,可食)。
双桂巷(南接甘泉路,北至仁丰里):旧时巷内有人家种有桂树,故名。桂花可制糕制酒,可饮可食。
金桂圆巷(东关街五谷巷头上):传说巷内有人家种桂圆。
碧螺春巷(东接教场,西接西营):旧时巷口曾开设过碧螺春茶馆,故名。碧螺春也是一种茶叶,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