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考生:3年的数学难题都在卷子里 高考数学怎么快速提高
2022-06-07 20:33:2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考生:3年的数学难题都在卷子里】

声势浩大的2022年高考,第一天的考试已经结束。就在下午5点时刻,高考第一天的数学考试,结束了。这是一场让很多考生都有点恐惧的考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历年来数学都是很有水平的一张试卷。

 
一位四川的考生结束后表示(全国甲卷使用的省份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本来平时考试数学成绩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今年考完数学之后,都麻了,好多题目都挺抽象的。就是那种让你看上去挺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简单那种题目。我做完选择,和填空,感觉有一半都是在蒙的。
 
一位河南的考生结束后表示(全国乙卷使用的省份有:河南、安徽、甘肃、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江西),平时数学年纪前几名,都是140+,今年考完,感觉得扣个20-30分。我觉得这个试卷肯定是比平时的要难,我们班好多同学,包括老师都说今年的数学卷比较难,很难有高分。
 
一位河北的考生结束后表示(新高考1卷使用的省份有::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河北省、广东省、福建省),我觉得今年的题目,出的很刁钻,也很难。它刁钻在,看着题目感觉也挺熟悉的,自己好像也做过,但是做起来的话就特别难,题目特别新颖,但又感觉考的是基础。这张试卷出的真不愧是高考的试卷。
 
一位重庆的考生结束后表示(新高考2卷使用的省份有:重庆、辽宁、湖南),一点都不简单。我还听被人数,新高考卷的数学题目简单一些,这真是在胡扯八道。这张试卷,从选择题道填空题,再到大题,都比平时的难很多。考完数学之后,我们班好多考生都觉得难,包括我们的数学老师,都说这试卷,出的有点难为人了。今年新高考卷的考生,也太难了,我都听说全国卷的简单一些。
 
对于今天的高考数学,有不少考生都表示,3年的数学难题都在卷子里,而高考“考王”梁实更是表示,数学考得不理想,不过也有考生是轻松面对的,比如成都的一位女生,提前一小时答完数学题。
 
【高考数学怎么快速提高】
 
高中数学提分最快的方法是实行题海战术多做练习题,通过不断做题来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最终在高考过程当中取得成功。之所以我认为高中数学提分最快的方法是实行题海战术多做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做题,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
 
众所周知,高中的数学是比较难的,它涵盖的知识体系有很多,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平面解析几何,微积分等相关的一些内容。
 
如果不通过做题直接考复习来进行准备的话,那很有可能与考试的要求不相符,毕竟他考试的内容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
 
尤其是在高考当中,他不仅仅是要考高三学的东西,还要考高一高二学的知识,要把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要来考察一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你不通过做做题,那基本上很难把这三年的知识全部都掌握。
 
况且现在不少地区实行了新高考,在新高考模式之下,对做题的要求,做题的速度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又不再区分文理科。
 
大家的考试难度都是一样的,那可想而知整个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要通过做题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高中三年的所学知识,从而在考试当中从容不迫的应对。
 
第二,只有通过不断做题,实行题海战术才能提高考试分数。
 
因为高考的本质还是在分数,高考录取的关键一样在于分数,所以准备高考的目的是为了分数,学好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数。
 
那想要获得分数很简单,就是在考试的过程当中会解决能够得到分数。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要知道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我们只需要知道怎么解答出来就够了。
 
也就是说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因为考试他是一个短暂性的,考过了之后这个知识点你可以不用了,所以完全可以通过题海战术来多做题,尽可能把在考试过程当中会遇到的题目都做一遍。
 
那么这样的话就减少了这样的麻烦,毕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知晓自己答题方面的薄弱点,从而在答题的时候提高警惕,做好应对。这样的话才能够快速的提高分数。
 
第三,只有通过多做题实行题海战术才能拉开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考试成绩。
 
大家都知道,在考高考当中,相差一分有可能相差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所以在高考当中你比别人多一分,那有可能结果结局就不一样。
 
所以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能够多做对一道题,很可能你的人生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多做一对一道题,也可能是10分,12分,有可能是5分。但是不要小看这几分的差距,这几分的差距将有可能决定你到底是考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决定你是否能够考上211,985或者是双一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择多做题实行题海战术也就有了实际的效益。毕竟通过做题,他能够在这方面提高分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