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画家徐红卫入库《大家查》并荣获“2022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2022-07-03 18:57:0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依依  分享:

日前,著名书画名家大家徐红卫先生又获殊荣!徐红卫先生以极强的业内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强化艺术家作品收藏价值和诚信意识、树立行业大家典范中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予2022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对于徐红卫先生而言,此次奖项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一份至高的个人殊荣,还是一份来自专业机构的权威认可。众所周知,查名家就上大家查,《大家查》是一专业名家查询平台,只需简单输入名家名字就可轻松查询,涵盖书法家、画家、作家、舞蹈家、戏曲家、文学家、科学家、评论家、收藏家等名家大家,其对艺术品收藏市场收藏价值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收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对艺术家作品收藏价值的改进和提高,对中国收藏行业的发展,都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徐红卫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能够得到《大家查》的认可,足以体现徐红卫作品的实力。

徐红卫,号:草石,乐之,当代著名画家。自幼喜爱书画,师从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杨雨青先生。数十年来,他潜心研习书画,孜孜不倦,取法传统,师古不泥,不断创新,工山水花鸟,擅篆刻,其作品风格独特,形神兼备,深受社会各界喜爱,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顾愷之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西神印社理事,无锡书画院特聘画师,无锡中山书画院副秘书长,江南书画院画师,大家查终身会员。

 

1988年获梁溪之春大奖赛三等奖;

 

1990年获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优秀奖;

 

2013年获程及美术奖三等奖;

 

2015年由无锡市美协主办徐红卫个人画展;

 

2016年由程及美术馆举办梁溪六友书画联展;

 

2016年赴泰国参加中泰艺术交流联展;

 

2017年参加中山书画院赴台联展;

 

2017年参加太湖画派优秀作品赴南京美术馆联展;

 

2018年,参加内蒙南京两地画家,内蒙采风及内蒙循环展。

徐红卫先生天资聪慧,忠诚质朴,他勤勉广学,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力。他对国画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善于将国画技法与陶瓷、紫砂绘画完美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瓷友们的喜爱!欣赏其陶瓷绘画作品,精到厚重、形神相生,颇具文雅气度,运笔自如、浓淡相宜,点线有度、布局得体,师古而自创新意,清峻苍润,各得其宜,无不给人以秀逸清新、隽雅明丽之感,极富艺术魅力。

在绘画方面,徐红卫先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涵养,勇攀艺术高峰,除了将绘画艺术与陶刻相结合实践外,他还把书画艺术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空间,他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磨炼,对紫砂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及风格,有灵气且不失典雅大方,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实用中求美观,文雅中求情趣。

观看徐红卫先生的紫砂茗壶,作品中充溢着圆润之美,别具特色。或娴熟稳重,或大胆酣畅、或婉转细腻、或精巧灵动、或古意昂然,又巧妙的加入时尚元素,他以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独特见解,用心创作,用一种博古纳今把一层一层积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紫砂壶艺创作技法相融合的创新之举,即保持了紫砂的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又体现紫砂的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为紫砂壶注入了更多的艺术生命,也让欣赏者在品味中带来平心静气、渐入佳境的感受。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名迹、著述之浩如烟海,令人叹为观止。任何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都是受益于传统的,他们具有选择地吸取前人的艺术精粹,从中得到启迪,在实践中加以融化、改革,生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徐红卫先生也不例外,他在具有传统功夫的基础上,以师造化为灵魂,学师而不泥师,在继承和发扬了个性派的传统基础上,广采众长,自运心源,使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细腻深幽,空灵飘逸的艺术风格。

欣赏其山水作品,不难发现每幅画面中都渗透着画家的文人情节。在笔墨符号图式中也都充溢着一种清净与坦荡,透露出润物无声的包容和张力,清润通透、笔法灵动。他的作品用墨用色清淡且有古意,画境超逸唯美,观赏他的画作无不让人心灵宁静安恬。

在题材方面,徐红卫先生除了倾情山水外,他笔下的花鸟作品更是灵动而富有变化,颇有情趣,他把写意花鸟画的力度结构与情态融会贯通,刚柔并济,使得其笔下的花鸟都充满了灵性和意趣,花与叶,飞鸟与大自然的构图相得益彰,整体构思巧妙,大气和谐。其用笔奔放淋漓,线条刚正有力,起伏有致,观赏后耐人寻味。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从生活中挖掘画面,所画之物纯朴自然,鲜活生动且富有哲思。他的作品灵性高蹈,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的再创造。随意之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画己到自由挥洒、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附著名画家徐红卫部分作品欣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