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刻在锡上的民间生活美学史——永康锡雕文化基因解码
2022-07-04 10:07:4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一根扁担宽亦长,风风雨雨走四方。爬高山,过大岭,天作被来地当床……”
这段在永康传唱了千年的民间说唱,是老一代锡雕匠人挑着“行担”走村过乡,栉风沐雨的真实写照。永康锡雕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创新,各类锡制品在老百姓大大小小的日子里扮演起重要角色,成为记录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载体,这让锡在众多冰冷金属中更有温度。
在永康,锡器作为最珍贵的可传承物件,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锡烛台、酒壶、茶具等,随着嫁妆进入了一个个新家庭,见证一代代人风风雨雨的一生。如今珍藏于浙江省非遗馆精美的“婚嫁五件套”锡器,是永康锡雕的精品。
打锡又被称为打镴,镴是对锡铅合金比例的模糊概括。事实上,在打制锡器的选材上,可以根据锡制品的用途来选择相适宜的合金材料。锡还有无毒、不生锈、防潮、耐酸碱等优点,同时它质地软,熔点低,易于加工,因此锡器也多被制成酒壶、茶壶、茶叶罐等盛放食物的容器。永康锡雕通过浮雕、透雕、线雕、镂空雕、焊接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艺术与实用得到巧妙的结合,是永康五金文化最重要的物化表现之一。这些花纹来源于生活,记录了不同时期民间生活的特色,因此锡器上纹饰的演变,可以说就是一部民间生活美学史。
在永康市五金技师学院,永康锡雕被列为了选修课,盛一原也在这里亲自教了12年。
“盛师傅也教了永康工匠精神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这些。”
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这里重复着打制工作,在一声声敲打中感受锡雕历史浑厚的回响。
永康锡雕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以前人聪明,以前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现在一个师傅可以带十几、二十个徒弟。”
手艺的进化,伴随的就应该是工具的更新。从一开始为了方便肩挑行担走街串巷,工具只有十几件,到创新出几百件锡雕手作工具,再到如今的各类机械设备,将机械化加工和手工锡艺结合起来,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摆脱纯金属单一的色调,如今的锡器还与各种工艺品“有机结合”,形成了景泰蓝锡壶、贝壳锡壶等特色锡器,在精致上向多种风格分化发展。
“现在大家看到的我身后的茶具系列、酒具系列、摆件系列永康锡雕作品,如今的永康锡匠,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提升了工艺艺术美学,结合了各种材质,制作出了更加艺术优美的锡雕作品,让永康锡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