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河北小戏迷跟学“西路梆子” 感受非遗魅力 什么是西路梆子
2022-07-26 18:30:1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河北小戏迷跟学“西路梆子” 感受非遗魅力】

7月26日,正值暑假,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西路梆子非遗传承人杜中华,正在指导小戏迷们学习戏曲知识和戏曲基础手法,让孩子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戏曲魅力。

 
西路梆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清朝,其唱腔高亢、激昂、曲回跌宕。2011年,西路梆子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什么是西路梆子】
 
西路梆子是现在的河北梆子的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山陕梆子,经商人传入今河北海兴一带,当地人结合本地的哈哈腔、罗罗腔、柳子戏、渔鼓戏、秧歌剧及地方民歌、鼓词等说唱艺术兼容武术、杂技、舞蹈等民间技艺,形成了西路梆子,并迅速传播开来。唱腔高亢、激昂、曲回跌宕,尤其善于表现悲腔,明显具有山陕梆子向直隶梆子过渡的特征。清道光后期,定名“西路梆子”,与山东同样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成的东路梆子并称。
 
西路梆子传统剧目多表现当地民风民俗,且大多来源于当地的传说及故事。演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勤劳耕织、尚文进取等。西路梆子“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内容丰富,角色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尤以武生、武丑、刀马旦戏份最重。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粗犷,念白多用海兴一带方言土语,主弦伴奏与当今河北梆子伴奏指法明显不同,唱词的语言结构比较灵活,句式不拘一格,口语化成分较重。武戏要求演员有极高的武术功底。如著名武生张三创编的传统剧目《张三打拳》《张三跑马》等广泛流传于河北、京津一带。《走矮人》《耍轴棍》《吊小辫》《抖帽翅》《仙人脱衣》等高难动作均始创于西路梆子,目前在各大剧种中仍然流行。旦角的青衣、花旦等行当的表演也独具特色,后来对京剧的表演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路梆子有哪些剧目】
 
武戏要求演员有极高的武术功底。如著名武生张三创编的传统剧目《张三打拳》、《张三跑马》等广泛流传于河北、京津一带。《走矮人》、《耍轴棍》、《吊小辫》、《抖帽翅》、《仙人脱衣》等高难动作均始创于西路梆子,现今各大剧种中仍然流行。旦角的青衣、花旦等行当的表演也独具特色,后来对京剧的表演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