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来厦越冬】
天空中飞来6只大雁,它们时而轻掠湖面、时而低头觅食……近日,观鸟爱好者周华在海沧区马銮湾附近拍摄到来厦门越冬的白额雁。
“一对白额雁带着4只幼鸟飞落在湖面上,它们一直结伴同行,应该是一家子,场面很温馨。”周华说,当这些白额雁低头啄食岸边的青草时,有一只体型较大的白额雁,始终警觉地仰头环顾四周。
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鱼鹰介绍,白额雁身体上部呈现灰褐色,额和上嘴基部具有一个白色宽阔带斑,身体下部白色,具有黑色不规则的块斑,以湖草、种子、植物根茎等为食。白额雁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它们以家族形式活动,飞行时呈“人”字,会有“领头雁”在前面开路。
“白额雁通常在10月中下旬或11月初抵达厦门。”鱼鹰告诉记者,厦门市观鸟协会年初发布的《厦门市鸟类名录》中,新增的20种鸟类里就包含白额雁。
据了解,白额雁在我国为冬候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随着冬候鸟开始南迁,除了白额雁之外,还有小田鸡、普通秧鸡、黑脸琵鹭等珍稀越冬候鸟陆续飞抵我市。
厦门市观鸟协会提醒广大市民游客,请尽量避免影响鸟儿们的休憩和觅食,让它们在厦门安全越冬。
【白额雁是什么鸟】
白额雁(学名:Anser albifron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
【白额雁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
繁殖在北极苔原带。在第3龄时性成熟和首次繁殖。对的形成通常在第2年或开始繁殖前的冬天,对的结合较为稳固,一旦形成,不再变化。求偶行为和其他雁相似,首先是彼此进行头浸水运动,同时张翅和鸣叫。繁殖期6-7月。通常5月中旬至5月末成小群到达繁殖地,不久即成对或成家族群分散开来觅找适合的营巢地。一般不利用上年的旧巢。开始营巢后跟随亲鸟到达繁殖地的上年幼鸟和亚成体离开亲鸟,成群漫游在整个苔原地上,也有不离开而是伴随亲鸟在巢附近活动。营巢在河流与湖泊密布、且有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置巢在高的河岸、宽阔的低山岗顶部、土丘或斜坡上等较为干燥的地方。巢极为简陋,仅系一凹坑,内放以干草和绒羽。6月中旬产卵,1天1枚,偶尔隔天1枚,窝卵数通常4-5枚,最多可到7枚,最少3枚。卵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为76-88.5毫米×49.5-56.5毫米。雌鸟孵卵,孵化期有的资料为21-23天,有的为26-28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的第二天,成鸟即带领雏鸟进入富有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水域中,大约经过45天的雏鸟期后,幼鸟即可飞翔。与此同时,成鸟亦集中开始换羽,在此阶段,它们亦失去了飞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