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百年一心·日月同辉”首都统一战线京剧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2个小时的演出,汇聚了多位名角,掌声、喝彩声不断。用京剧讲述百年统战历史,无论对主办单位北京市委统战部还是对承办单位北京京剧院而言,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从酝酿到出炉,这场演出幕后有哪些精彩的故事?本报采访了包括出品人、导演、创作统筹、社院专家在内的多位人士,为大家揭秘“如何用京剧唱响统战好声音”。
出品人说·祁金利:放弃编新戏,用历史时间轴串起整台演出
首都统一战线京剧音乐会的出品人,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祁金利向《中国新闻》报记者介绍了演出酝酿的过程。
北京市委统战部从2019年开始发力统战文化打造,以创新性的方式宣传统战工作,陆续制作了《父辈的1949》《接过父辈的旗帜》《百年父辈》等一系列短视频节目,传播效果很好。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该以何种形式反映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京剧进入了我们的考量。首先,京剧界有很多统战人士;其次,自徽班进京起,京剧就成为京味文化皇冠上的明珠。用京剧反映百年统战,能不能行得通?我们跟北京京剧院的同志探讨时,提出了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是截取一个历史瞬间,编一部全新的剧目,如1949年在香山双清别墅发生的故事,或者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筹备到召开的过程。但是一个剧目从创作到排练、报批、上演,周期太长;第二个思路就是盘点一下京剧院的名段,用百年统战这个历史时间轴串起整台演出。大家商量以后采纳了第二个思路。
最终节目单上,先是《李大钊》选段,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之后是《宋家姐妹》,说的是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的事。随后的《杜鹃山》《党的女儿》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赵登禹将军》《红灯记》《沙家浜》讲的是抗日故事,后半段演出较多地展示了首都统战特色,讲述海归人才中关村创业经历的《云之上》选段、反映抗疫的京歌《战疫情》、冬奥京歌《一起向未来》等等。一开始选节目时,大家总觉得有些京剧名段不是很贴合统战主题,作为本场演出的顾问专家之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原副主任李小宁帮我们打开了思路。他认为,统一战线千万不能做狭隘的理解,《沙家浜》讲的是军民鱼水情,《红灯记》反映的是工农群众,都是扣题的。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
京剧起源于乾隆五十五年,乾隆80大寿期间,原本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春四、四喜、三庆和春台也进京参见乾隆的80大寿的寿辰演出,在表演节目期间四大徽班与湖北的汉调艺人互相合作表演节目,并把各自的曲艺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京剧是起源于徽班进京后不久的北京,并且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而形成的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
京剧的特点:
京剧是主要在徽汉两大剧种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多种地方腔调而形成的剧种。其特点是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其吹打曲牌主要来自昆曲。其最初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已逐渐归并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旦、净、丑四行。
其各行当都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