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有位将领,名字叫做杨大眼。
这个杨大眼,是本名,不是表字,更不是绰号。
他的眼睛大不大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考证的是,这位仁兄的身份背景,那是相当的牛掰。
杨大眼的爷爷,叫做杨难当,这个杨难当,是后仇池国国王。
后仇池国,这是在南北朝初期曾经雄踞汉中一带的割据政权,不过后来很可惜,被南朝猛人宋武帝刘裕给灭了。
这么来看的话,大眼同志,那当年也是根正苗红的王族子弟。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
不过,虽然生在君王之家,但杨大眼的母亲是侧室,是小妾,那杨大眼就属于是庶出。
古代自有尊卑嫡庶之分,庶子和嫡子的待遇,那可差了不止一万八千里。
杨大眼的这个庶子身份使他落魄到了什么地步呢?堂堂后仇池国皇室后裔,不仅整天被一帮权贵亲戚们欺辱,有时候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一口热乎饭也混不上。
后仇池国灭亡之后,杨大眼侥幸没死,几经辗转,来到了北魏生活。
杨大眼到北魏的时候,北魏的统治者,是孝文帝拓跋宏。
当时的拓跋宏,已经把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极力推行汉化改革,并且厉兵秣马,准备南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生中最大的梦想,是“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一统天下是他的夙愿,然而彼时的他想不到,自这场规模空前壮大的改革后不过六十多年,北魏就全面走向了分裂。
孝文帝要南征,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选拔一些主战将领,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尚书李冲。
小李啊,我马上就要御驾亲征攻打南朝了,你赶紧给我挑选几名能征善战的员工,好在战场上为我保驾护航啊。
(北魏孝文帝)
皇帝交代,李冲立刻办了一场招聘会,广泛招募北魏境内的勇士前来竞选,而这其中的参赛选手,就有杨大眼。
杨大眼彼时无官无职,一介平民,所以他的优势并不明显,李冲一看你不过是个小老百姓,你凑什么热闹,因而直接就给他pass了。
出师不利,如此碰壁,一般人的内心,那是不太能接受的。
如韩信那样的大才,况且有自尊受挫,被萧何狂追一顿才肯回来的经历,普通人被这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基本上也就放弃了。
但,欲成大事者,你就不能太在乎这些东西。
你太要脸,那你这个人在社会上你就很难生存下去。
当然作者不是说你想要成功你就得不要脸,我是想说,与其奋力维护自尊,倒不如想想,别人为什么不尊重你。
那些无视嘲笑,挫折,打击和失败,总是坚定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行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银蛟越龙门,暗巷出偏锋。
他们深刻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杨大眼就是这样的人。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李哥李哥你且慢,你都不了解我,你直接给我刷下来,你这样我肯定不甘心呐,所以你给我个机会,让我来展示一下我自己。
这个杨大眼是怎么展示自己的呢?
这位仁兄从兜里掏出一根三丈多长的绳子,然后把绳子系在自己的后脑勺,之后开始在空地上大步奔跑起来。
杨大眼奔跑的速度,可以说是奇快无比,它后脑勺上系着的绳子凌空飞扬,因为惯性力的左右而笔直如箭。
快,实在是快啊。
(杨大眼)
尚书李冲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寻思这哥们也太能跑了啊,这不纯纯运动健将么,这种人才必须收入麾下啊,于是立刻就破格录取了杨大眼。
您还别说,这个杨大眼还真不是只会靠耍杂技来博眼球,这人打仗相当有一套。
他自打跟随孝文帝南征之后,可以说是攻城略地不在话下,纵横战场七进七出,史书对于杨大眼这一段时间的记载也非常简洁,只有一句话,那就是: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
别人勇冠三军,他倒好,他勇冠六军。
作战如此勇猛,能力如此优秀,杨大眼的名声越传越远,不仅北朝知名,南朝人更是知道了前线有这么一名悍将。
北魏有位大臣,叫做王秉。
我们知道,孝文帝拓跋宏南征的时候,南朝正处于刘宋政权将亡未亡,南齐政权将兴未兴的交替时期。
这个王秉,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滞留南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北返,但在他南朝可是早就听说北魏出了杨大眼这么一号狠人,等到后来返回北魏,王秉第一时间就去拜见了杨大眼。
王秉见到杨大眼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
我在南朝的时候,早就听说了将军你的威名,当时听说你叫杨大眼,还以为你的眼睛得有车轮那么大,现在看来,你的眼睛和正常人也差不了多少啊。
杨大眼一听,嘿嘿一乐,回复道: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这有什么的,我杨某人打仗的时候只需要怒目圆睁,瞪圆了眼睛,敌军看了就闻风丧胆,根本用不着瞪的像车轮那么大。
那有读者问了,南北朝时名将一大堆,陈庆之千军万马避白袍,王僧辩和陈武帝争过天下,他杨大眼凭什么能在名将林立的时代里脱颖而出呢?
他能脱颖而出,跟别人还真有点小小的不同。
(风云乱世南北朝)
首先,当然是杨大眼这个人会带兵。
我们来看一段这样的记载: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
这段话的意思是,杨大眼把自己的每个士兵都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而且还不是装出来的那种。
每次一打仗,他手下的士兵负伤了,他每次看到,都十分伤心,眼泪更是刷一下就下来了。
杨大眼知道,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兵,一个一个也都是爹生娘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份伤亡报告上的数字。
所以,为了避免士卒们的伤亡,杨大眼每次都身先士卒,打仗的时候生怕别人受伤,而总是自己一个人冲在最前边。
别人喊兄弟们上啊,他则喊,兄弟们跟我上。
同生共死,共同进退,这不是战争的技术,这是战争的艺术。
除了这些基操之外,杨大眼还有一个十分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有一个好老婆。
杨大眼的老婆,叫做潘氏。
这个潘氏,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军中女骁将。
丈夫杨大眼打仗,潘氏爱夫心切,时常来军中探望,她一来一回,认为既然丈夫大眼能打仗,那自己也能啊,自己要是跟着丈夫一起打仗,那就省的每天在家里担惊受怕,一顿苦等,所以到后来,潘氏干脆也披甲上阵,跟着丈夫一起随军出征。
要注意的是,潘氏披甲,不是跟着军队混日子管后勤去了,而是和丈夫杨大眼一样,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打起仗来和丈夫是齐驱并骤,有时候比杨大眼杀的还要猛。
(北魏宣武帝)
杨大眼从孝文帝的时代就开始打仗,一直打到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时代才退休。
收拾过南齐,招降过南齐名将裴叔业,还击退过南梁的进攻,后来就算是岁数大了,打不动了,也还替北魏朝廷镇守了好几年的荆州。
按理说,这么一位功勋着重的将领,其实是本该跻身一流名将的行列的,但这位老同志晚年操守不好,性情大变,喜怒无常,放弃了当年战争指挥的美德,竟然开始打骂军士,搞得军营中对他很有说法,说他手段残酷,待人无情,杀人更是不眨眼。
有意思的是,这个消息传来传去,竟然传到了南朝。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我们知道,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发生形变,杨大眼的名头再度传到南朝的时候,南朝时人只当这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头,久而久之,这条传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南朝后来好几次北伐,南军将士们还没渡过长江,听到杨大眼的名头,就开始打哆嗦。
战场上的情况已经是如此,民间对杨大眼的传闻更是邪乎的离谱。
离谱到了什么程度,老百姓们平时带孩子,碰到有些孩子调皮捣蛋爱哭爱闹,就拿杨大眼来吓唬孩子,只要是父母一说“你再哭,杨大眼就来把你抓走”,这些小孩一个一个吓得全都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