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颖 张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9 版)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编者按:
1场凝聚文明共识的开幕式暨主论坛,5场呈现缤彩思想的平行论坛,4条尽显中华风韵的参观线路……9月14日至15日,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数百名中外嘉宾相聚北京,围绕“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的年度主题畅谈真知灼见,为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贡献力量。
如何从世界视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何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人民政协报记者就此采访与会的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
感历史之底蕴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首都的一张金名片,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天下无双之壮观”。一路中轴,承古通今,积历史之厚蕴、谱时代之华章,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把保护工作做好,再花工夫去研究它,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介绍给更多人,让全社会能够弘扬、传承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深入人心。”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深入阐释了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研究、弘扬方面的相关工作和思考。在他看来,保护是基础,如果文物保护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研究是核心,不研究如何知道文物的价值所在,如何能够发扬它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是目标,保护、研究最终是要创造今天的文化与文明。
登上钟鼓楼,领略中轴线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雄伟气魄,暮鼓晨钟回响百年,引发的不仅是声音的震动,更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韶州会馆观看文化展览、品韵岭南茶香,百年会馆焕发生机活力,百姓精神生活不断丰盈。北京中轴线是一条物理轴,也是一条文化轴,更是新时代首都的发展轴。古都历史的长度渐渐积淀为城市文化的厚度,并不断孕育出市民百姓的新生活。
“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足够的文化力量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样的文化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希望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情趣、审美品位、人生情义和生命意义能够走进当代生活,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心灵的最大公约数,是从民族根脉上成长出来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最高的吻合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要把资源创造性地调度起来,制造成产品,打造成旅游线路,画成画,唱成歌,做成美食,一点点地回应人们的需求,再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就在生活中,未来也就在生活中。
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看待非遗、保护非遗,要时时刻刻想到它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是千姿百态无比生动的现实生活方式。通过一代一代传承,不断地再创造,日益丰富、日趋繁荣,它的生命力才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表示,非遗的主体包含受众和传承人的文化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非遗才能得到更好保护。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是文化实践的科学,要从实践的立场出发来认识其重要性。
创发展之新意
在北京长安街西延线,坐落着首都的老工业基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